[实用新型]一种螺旋式黄磷污水离心沉降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70709.0 | 申请日: | 2014-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821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彭永;唐希勇;邓晓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绵阳启明星磷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26 | 分类号: | B01D21/26;B01D21/24;C02F1/38;C02F1/52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林辉轮;肖明 |
地址: | 622658***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式 黄磷 污水 离心 沉降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黄磷污水处理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螺旋式黄磷污水离心沉降分离器。
背景技术
在电炉法生产黄磷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黄磷污水,其主要成分为粉尘、黄磷和水,若其直接排放不仅会导致环境污染而且也浪费了宝贵的磷资源。因此对黄磷污水进一步处理以回收其中的黄磷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从黄磷污水中回收黄磷主要采用搅拌静置分离法,其主要弊端有黄磷的回收率低,回收的黄磷中粉尘含量较高,回收工艺耗时长效率低等。
本申请人之前申请的公告号为CN103908810A的专利中所采用黄磷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大大提高了黄磷的回收效率和回收质量。但其离心沉降分离器的结构还可进一步优化设计,以达到更好的工艺效果,特别是对于提高分离效率、降低能耗、提升黄磷质量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减小磷渣对分离液体的影响以提高黄磷品质的螺旋式黄磷污水离心沉降分离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螺旋式黄磷污水离心沉降分离器,包括外壳、安装在外壳内的圆锥-圆筒状转鼓、转鼓内与转鼓同轴心安装的螺旋排渣装置,所述转鼓的转轴上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转鼓的圆筒端端面上设置有排液口,所述转鼓的圆锥端端面上设置有排渣口,所述转鼓内靠近圆筒端端面安装有环形挡渣板,所述挡渣板安装在转鼓的转轴上,所述挡渣板与转鼓圆筒端端面间留有间隙。本实用新型一种螺旋式黄磷污水离心沉降分离器,在转鼓内靠近圆筒端端面安装环形挡渣板后,在进行黄磷污染离心分离时可以通过挡渣板有效减小磷渣对水和液态黄磷的回收的干扰,进一步降低了回收黄磷中的粉尘含量,提升了回收黄磷的品质。
作为优选,所述挡渣板外沿与转鼓圆柱面内壁的间距为10-50毫米,可有效阻挡磷渣进入水和液态黄磷中。
作为优选,所述挡渣板上沿轴向环形均布开设有若干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的分布圆圆心与挡渣板圆心相同,这样可快速将分层后的水引流向排液口,可减小分离负荷和提高分离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排水孔与转鼓圆柱面内壁的距离为80-150毫米,有利于水层的分离排出。
作为优选,所述排液口与转鼓圆柱面内壁的距离为40-60毫米,有利于水和液态黄磷的排出。
作为优选,所述转鼓的圆筒端端面上的排液口外设置有排液口调节板,排液口调节板上开设有与转鼓排液口相对应的孔,这样可根据工艺需要通过调节排液口调节板的位置来调节转鼓排液口的排液高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螺旋式黄磷污水离心沉降分离器的有益效果:通过挡渣板的有效阻隔,可以大大减小黄磷污水中磷渣对水和液态黄磷的回收干扰,进一步降低回收黄磷中的粉尘含量,提升回收黄磷的品质,且通过排水孔引流有利于减小设备分离负荷和提高分离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螺旋式黄磷污水离心沉降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1为外壳,2为转鼓,3为螺旋排渣装置,4为转轴,5为进料口,6为排液口,7为排渣口,8为挡渣板,9为排水孔,10为液体排出口,11为排液口调节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螺旋式黄磷污水离心沉降分离器,包括外壳1、安装在外壳内的圆锥-圆筒状转鼓2、转鼓内与转鼓同轴心安装的螺旋排渣装置3,所述转鼓2的转轴4上设置有进料口5,所述转鼓2的圆筒端端面上设置有排液口6,所述转鼓2的圆锥端端面上设置有排渣口7,所述转鼓2内靠近圆筒端端面安装有环形挡渣板8,所述挡渣板8安装在转鼓2的转轴4上,所述挡渣板8与转鼓2圆筒端端面间留有间隙。黄磷污水经进料口5进入转鼓后的离心分离过程中,通过转鼓2离心分层后的最内层的水层和最外层的液态黄磷层通过排液口6流入外壳内,再经由外壳上的液体排出口10排出回收;中间层的磷渣则在螺旋排渣装置3的作用力下通过排渣口7进行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绵阳启明星磷化工有限公司,未经绵阳启明星磷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707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