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蛙类捕捉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70504.2 | 申请日: | 2014-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189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 发明(设计)人: | 吴保重;吴鲲鹏;吴诚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弘鲲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M23/02 | 分类号: | A01M23/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张恒康 |
| 地址: | 3116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捕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蛙类饲养领域,具体为一种蛙类捕捉装置。
背景技术
蛙类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
采用传统方法在捕捉蛙类时极易使蛙类受伤,而蛙类一旦受损伤,不仅影响其商品质量,而且体重减轻、产量降低;尤为严重的是:捕获未达商品规格的幼蛙、需要继续养殖,从中选出体质好、个体大作为亲蛙培育的,均因损伤而患病;病菌迅速蔓延,导致同群蛙类大批量死亡,从而影响蛙类的养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捕捉蛙类的装置,用以解决捕捉蛙类成本高、花工多、捕捉率低,尤其是蛙体损伤严重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蛙类捕捉装置,它包括设在地上的坑,还包括发声装置、收集袋、外框、内框和盖膜;发声装置设于坑内上方;收集袋置于坑内,其顶部四周设有挂环,内框内侧设有挂钩,收集袋的挂环挂在内框的挂钩上,内框置于坑的顶部开口边沿;外框套于内框外侧;盖膜盖于外框顶面,盖膜中央开有缝隙。
所述的蛙类捕捉装置,发声装置为预先录有雄蛙和雌蛙蛙鸣的录音播放器。
所述的蛙类捕捉装置,内框、外框为方形条木制作的矩形框体。
所述的蛙类捕捉装置,盖膜为尼龙薄膜。
所述的蛙类捕捉装置,收集袋有多个,可同时叠加使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其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使用时守器待蛙、操作人员无须下水并且蛙类的捕捉数量多;在捕捉过程中不直接接触蛙类,对蛙的损伤少,并避免交叉感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蛙类捕捉装置,它包括设在地上的坑,还包括发声装置1、收集袋2、外框5、内框3和盖膜4;发声装置1设于坑内上方;收集袋2置于坑内,其顶部四周设有挂环,内框3内侧设有挂钩,收集袋2的挂环挂在内框3的挂钩上,内框3置于坑的顶部开口边沿;外框5套于内框3外侧;盖膜4盖于外框5顶面,盖膜4中央开有缝隙。
所述的蛙类捕捉装置,其发声装置1为预先录有雄蛙和雌蛙的蛙鸣的录音播放器。
所述的蛙类捕捉装置,为便于取材,内框3、外框5为方形条木制作的矩形框体;盖膜4为尼龙薄膜。
所述的蛙类捕捉装置,收集袋2有多个,可同时叠加使用。
所述的蛙类捕捉装置,使用过程如下:
1、当蛙类下山寻水冬眠、或寻找水源产卵之时,在其必经之路上开挖一个长100cm、宽50cm、深40cm的土坑并将内框框搁在坑上。
2、用纱布制作长100cm、宽50cm、深60cm的收集袋2,其袋口缝有细绳并在四角设有挂环;将10只收集带袋套在一起放入坑内,依次从外袋到内袋将其挂环挂于内框的挂钩上。
3、打开录音播放器并在土坑开口的顶部盖上覆有盖膜的外框。所述外框用木料制作,长116cm、宽66cm。盖膜以尼龙薄膜为材料在盖膜的中间,划开一道与盖框长边平行的缝、缝长50cm;在长缝的两端,各有两道指向框角的缝、缝长10cm。
4、蛙类捕捉装置架设完毕后,操作人员在捕捉装置附近轮流值班观察捕捉装置;根据蛙类进入捕捉装置的情况,适时掀开盖膜,取出盛有蛙类的收集袋后盖好外框。
5、当一组收集袋依次从里到外取完,而仍有蛙类聚来,则换上一组收集袋继续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弘鲲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弘鲲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705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酥皮月饼包馅机
- 下一篇:无人机供药结构的液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