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水深探测球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70350.7 | 申请日: | 2014-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026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 发明(设计)人: | 高步墀;孔安颐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步墀;孔安颐 |
| 主分类号: | G01F23/22 | 分类号: | G01F23/22 |
| 代理公司: | 大连非凡专利事务所 21220 | 代理人: | 高学刚 |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水深 探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深探测装置,特别是一种便携式水深探测球。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的拥有量大幅提升。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极端的降雨天气。由于雨量大、市政排水能力差、路况复杂等原因,路面经常出现大面积积水现象。在一些陌生的路况下,驾驶员只能通过直觉判断积水的水深,从而决定是否驾车通过。而这种大略的判断经常会出现误差,一旦积水深度超过车辆本身的涉水深度,就会导致车辆在水中熄火、进水,轻则对车辆本身造成损伤,需要花费大量的费用进行维修;重则会危及驾驶人员及乘客的生命安全。因此现在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或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体积小巧,携带方便,成本低廉的便携式水深探测球。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便携式水深探测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探测球包括金属球体1,金属球体1的内腔2上部开口通过水溶纸3进行封闭,细线4的一端固定在内腔2中,在细线4上等距地设置有多个相互串联的浮力球5,并且细线4末端的浮力球5位于水溶纸3上方的金属球体1外。
相邻的所述浮力球5之间的距离范围是5-20cm。
所述的浮力球5的数量为10-20个。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种结构形式的便携式水深探测球,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它针对现在还没有一种能够便捷探测积水深度的一次性装置的缺陷,创造性地设计出一种利用沉底物、细线和浮力球进行水深探测的结构,它具有制造成本低、便于携带、使用简单等优点,而且针对不同车型还可以设计出多种不同规格(通过改变浮力球的数量和相邻浮力球之间的距离间隔来实现),它可以应用于单一位置的水深探测,也可以利用多个探测球进行一定范围内多个位置的水深探测,因此可以说它特别适合于在汽车户外越野或是军事侦查等领域进行大范围的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状态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状态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一种便携式水深探测球,它包括一个作为基础的金属球体1,这个金属球体1的中部开设有内腔2,而内腔2的上部开口则通过水溶纸3进行封闭,在内腔2中固定的设置有细线4,在细线4上等距地设置有多个相互串联的浮力球5,并且相邻的浮力球5之间的距离范围是5-20cm,浮力球5的数量为10-20个,同时位于细线4末端的浮力球5位于水溶纸3上方、金属球体1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水深探测球的工作过程如下:当需要探测水深时,取出探测球,将其直接扔入水中,由于金属球体1的比重较大,且有一个浮力球5位于金属球体1的外部,这种结构设计能够保证探测球设有水溶纸3的一端向上,防止因探测球上的开口向下导致浮力球5无法浮出水面的情况发生;探测球沉入水底后,水溶纸3遇水溶化,内腔2中的浮力球5便会浮上水面,在浮力球5产生的拉力作用下,从内腔2至水面之间的细线4会被拉直,由于每个探测球的浮力球5的数量和相邻浮力球5的距离是一定的,因此使用者可以根据漂浮在水面上的浮力球5的数量来判断出当前水深。
如共计10个浮力球5,相邻浮力球5之间的间隔为5cm,经上述操作后发现有8个浮力球5漂浮在水面上,据此能够判断出水深为10-15cm。
利用本种结构形式的探测球能够探测出某一点的水深,也可以同时利用多个探测球来进行多个不同位置的水深的探测,它非常适合于在汽车户外越野或军事侦查等领域进行大范围的应用和推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步墀;孔安颐,未经高步墀;孔安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703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