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升降的废汞触媒搅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69612.8 | 申请日: | 2014-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255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吴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蓝天固废处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54200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升降 触媒 搅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汞回收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废汞触媒中的汞回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升降的废汞触媒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氯化汞触媒是汞行业中生产量最大的产品,也是消耗汞量最多的产品。氯化汞触媒是以氯化汞为活性物质,通过物理吸附的方式分布于载体活性炭表面上,有气相吸附法和浸渍吸附法两种生产工艺。主要用于PVC行业电石乙炔法合成氯乙烯单体,是该化学反应最理想的催化剂。电石乙炔法生产氯乙烯使用的HgCl2触媒一般约3000-5000小时后即作废,此废汞触媒中仍残有3-6%的HgCl2。由于HgCl2有剧毒,具有挥发性、又可溶于水,因此报废的触媒若长期堆放,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如将此废触媒回收利用,不仅具有降低原料消耗的经济价值,而且对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目前,含汞触媒回收的方法主要分干法和湿法两种,干法是用碱处理触媒,使触媒上吸附的汞转变为HgO,在加热焙烧使HgO分解生成汞蒸气,最后冷凝回收;而湿法是用NaCl盐酸溶液处理废触媒,使HgCl2形成Na2(HgCl4)复盐而被洗脱,再用甲醛将此复盐还原成金属汞,进行回收,处理过的废触媒再吸附HgCl2,用于生产。湿法易于上马,设备要求不高,实施比较容易,但其HgCl2回收率只能达到60%,所以常采用的废触媒回收一般为干法。
在干法废汞触媒的回收中,第一步就是需要将废汞触媒投放在盛有碱液(NaOH)的处理池内,通过碱液将废汞触媒内的HgCl2反应生成HgO沉淀,传统的投放方式是通过人工手动完成的,即工人将堆积在一起的废汞触媒用铲子或转运小车将废汞触媒逐渐投放到处理池内,由于废汞触媒一般多为活性炭的载体,而活性炭为多空隙结构,使得投放在处理池内的废汞触媒一般是漂浮在碱液表面的,反应过程无法快速进行,需要进行多次搅拌,传统的搅拌方法是人工手动完成的,即通过竹竿等工具手动搅拌,显然存在速度慢、效率低、搅拌不均匀的问题,还会增大人工的劳动强度;且处理过程中会产生部分汞蒸气,长期工作在汞蒸气的环境中,容易出现汞中毒的情况,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升降的废汞触媒搅拌装置,以解决干法废汞触媒回收过程中采用人工搅拌所存在的速度慢、效率低、搅拌不均匀、易出现汞中毒、安全隐患大、人工劳动强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可升降的废汞触媒搅拌装置,包括顶端固接有电机的壳体,电机端部设有电机转轴,电机转轴端部固接有主动轮,壳体内至上而下依次通过轴承安装有驱动轴、从动轴和输出轴,驱动轴末端伸出壳体并固接有与所述驱动轮相啮合的从动轮,驱动轴置于壳体内的分段上固接有小齿轮,所述从动轴上分别固接有大齿轮和皮带轮,该大齿轮与所述小齿轮相啮合;输出轴置于壳体底端且输出轴两端均伸出壳体,输出轴上同样固接有皮带轮,从动轴上的皮带轮与输出轴上的皮带轮位置相对且通过皮带相连,输出轴两端均固接有若干与其相垂直的支杆,支杆末端固接有搅拌叶片;所述壳体两侧均设有举升机构。
所述举升机构包括固接在处理池两侧顶端的支板,支板内侧靠近壳体的位置固接有竖直布置的油缸,还包括固接在壳体左右两侧的两根举升杆,举升杆上端与所述驱动轴外部相邻,油缸内插装的伸缩杆顶端与举升杆底端相固接。
所述支板外端固接有竖直布置的立柱,立柱与支板之间固接有倾斜布置的拉杆。
所述驱动轴和输出轴上套接的轴承外侧均设有环形结构的密封件。
所述大齿轮的直径是小齿轮直径的3-5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升降的废汞触媒搅拌装置,通过电机带动驱动轴、从动轴和输出轴一同旋转,输出轴即可驱动其上安装的搅拌叶片旋转,实现翻转式的滚动搅拌要求,完成对投放在处理池内的废汞触媒的搅拌,保证反应的正常均匀进行,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手动搅拌,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能大幅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且由于无需人工手动搅拌,则大幅缩短了工人与废汞触媒的接触时间,避免汞蒸气对工人造成影响,减少了汞中毒事件的发生,提高了安全性;此外,通过举升机构能控制本实用新型在处理池内的插入深度,能保证处理池底部同样能进行搅拌,进一步提高了搅拌的均匀性,保证了反应的完整性,避免浪费原料。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蓝天固废处置有限公司,未经贵州蓝天固废处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696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