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风机的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69565.7 | 申请日: | 2014-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48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杨旭东;熊帝战;王鹏苏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J2/05 | 分类号: | F24J2/05;F24J2/22;F24J2/46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邸更岩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风机 平板 太阳能 空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装置,属于太阳能利用及建筑节能技术领域,特别适用于将集热装置与建筑南墙结合,利用太阳能进行建筑采暖的场合。
背景技术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炭、天然气、石油等)越来越稀缺,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而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日照充沛,因此太阳能在我国有着极好的利用价值。
太阳能空气集热装置在太阳能低温热利用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专利ZL201310213753.6等公布的太阳能空气集热装置,结构复杂,集热器压力降很大,只能将集热装置通过风管安装高压风机以保持系统运行,这一方面在风管安装方面极大的增加了系统的初投资,另一方面使用高压风机增大了系统能耗和噪音。专利ZL201410033447.9和ZL201110141043.8等公布的太阳能空气集热装置,将集热装置安装在建筑南墙上,并在集热装置背部上下位置分别设置送风口和回风口,通过与进出风口连接的风管实现与室内相连,同时通过连接在进风管上的风机实现室内空气到集热装置再到室内的空气循环,这一方式存在因风机和集热装置不是一体化制作,导致后期安装过程工作量和成本大大增加,系统噪音过大,以及风机选型不匹配导致集热装置性能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风机的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装置,通过与集热装置一体化的静音风机确保集热装置安装方便的同时,保证集热装置内的循环空气流量,从而降低系统安装难度和初投资,确保集热装置有足够的集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带有风机的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装置,包括金属框架、透光盖板、吸热板、平直翅片、进风口、出风口、封闭空气层、空气循环通道、背板、静音风机和保温材料;所述的透光盖板、吸热板和背板从上到下依次固定在所述金属框架上;所述的透光盖板和吸热板之间形成密闭空气层,所述的吸热板和背板之间形成空气循环通道;所述金属框架的侧面和背板的中间都填充有保温材料,平直翅片设置在吸热板的下底面,其特征在于:在进风口处设置有静音风机,静音风机与背板固定在一起,与集热装置形成一体化结构。所述的静音风机在进风口处通过连接法兰与背板连接。
所述的平直翅片采用多条,均匀的焊接在所述吸热板下底面,翅片间距在35cm-45cm;
所述的吸热板和平直翅片均采用铝制的薄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①本实用新型利用在集热装置进风口处设置的与集热装置一体化的静音风机,可以使集热装置的安装简化到极致,即只需要在建筑南墙上打上两个相应大小的孔洞,然后固定上集热装置即可,同时保证集热装置内的循环空气流量,从而降低系统安装难度和初投资,确保集热装置有足够的集热效率。同时静音风机在进风口处通过连接法兰与背板连接,方便装置的运输和装配。②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吸热板下均匀的焊接的多条铝制的平直翅片,在确保集热装置有足够高的集热效率的同时,使集热装置的压力降足够低,这样可以降低静音风机的尺寸、噪音和功耗,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风机的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风机的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装置的结构主视图。
图3为静音风机在送风口处与集热器背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各部件表示:1-金属框架;2-透光盖板;3-吸热板;4-平直翅片;5-进风口;6-出风口;7-封闭空气层;8-空气循环通道;9-背板;10-静音风机;11-保温材料;12-连接法兰;13-连接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所述的带有风机的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利用透过固定在建筑南墙的集热装置的透光盖板2的太阳能辐射加热吸热板3,再通过对流换热的方式加热流过空气循环通道8的空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695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