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重低音音箱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68424.3 | 申请日: | 2014-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909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海榕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20 | 分类号: | H04R1/20;H04R1/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01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闽***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重 低音 音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重低音音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超重低音效果好的音箱结构都较为复杂,不仅制造成本高,而且音箱的体积较大,使用很不方便,而小体型音箱的超重低音效果差,不能还原真实声音效果;同时大多的小体型音箱的内部部件均是通过热熔胶胶合固定,装配操作复杂,而且胶水气味危害健康,并且这种音箱在后期维修或更换时,容易造成其余良好部件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拆装方便的超重低音音箱。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超重低音音箱,包括内部具有圆柱形内腔的筒状竹壳,所述竹壳内腔的前开口处设置有开口朝前的喇叭,所述喇叭后侧设置有罩在喇叭后部外围并与竹壳内腔周壁相配合的罩壳,所述罩壳开口周部与所述喇叭外缘部后侧相密接,所述竹壳后端设置有端盖;竹壳内腔周壁设有截面为T型并沿竹壳内腔轴向设置的直槽,所述直槽内设置有推杆,推杆靠近罩壳一端设置有穿过直槽的纵向槽并伸入竹壳内腔的钩形压紧部,该钩形压紧部压紧于罩壳后端面,直槽内设置有夹于端盖与推杆之间的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端盖为圆形端盖,所述竹壳后端设有与端盖相配合的沉孔,所述沉孔的周侧开设有┓型槽,所述端盖周部设有沿径向向外凸起并与┓型槽卡接配合的凸齿。
进一步的,所述罩壳开口周部与所述喇叭外缘部之间夹设有密封圈,喇叭后端的导线穿过罩壳底部的出线孔后与端盖上的输入接口相连接,所述竹壳内腔的前开口处设置有位于喇叭前方的凸环,所述凸环后侧与所述喇叭外缘部前侧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出线孔处采用热熔胶固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超重低音音箱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装配简单,修或更换部件方便,维护成本低,减少了化学胶水的使用,改善装配环境,维同时采用竹制箱壳,不仅迎合了目前许多人的环保诉求,还具有很好的声学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构造后视图;
图2是A-A剖面图;
图3是图2中省去端盖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B剖面图;
图中标号说明:1-竹壳、2-喇叭、3-罩壳、4-端盖、5-直槽、6-推杆、7-钩形压紧部、8-弹簧、9-沉孔、10-┓型槽、11-凸齿、12-密封圈、13-导线、14-出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和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超重低音音箱,包括内部具有圆柱形内腔的筒状竹壳1,所述竹壳1内腔的前开口处设置有开口朝前的喇叭2,所述喇叭2后侧设置有罩在喇叭2后部外围并与竹壳内腔周壁相配合的罩壳3,罩壳3与竹壳1内腔周壁之间为间隙配合,该罩壳3为塑料罩壳,所述罩壳3开口周部与所述喇叭2外缘部后侧相密接,罩壳3的内腔形成内部音腔,所述竹壳1后端设置有端盖4;竹壳1的内腔中在端盖4与罩壳3底面之间形成外部音腔,其中外部音腔的震动频率与内音腔频率有差别,内部音腔共振频率主要是高音,外部音腔共振频率主要是低音,当喇叭播放时,内、外部音腔形成混音,这样就产生超重低音的效果。
竹壳1内腔周壁设有截面为T型并沿竹壳1内腔轴向设置的直槽5,该直槽5后端贯穿竹壳1后端,所述直槽5内设置有推杆6,推杆6靠近罩壳一端设置有穿过直槽5的纵向槽并伸入竹壳1内腔的钩形压紧部7,该钩形压紧部7压紧于罩壳3后端面,直槽5内设置有夹于端盖4与推杆之间的弹簧8,在弹簧8推力作用下,推杆6的压紧罩壳以固定罩壳,同时使罩壳压紧喇叭实现密接,不会漏气。
在本实施例中,喇叭2的直径为54mm,竹壳1的高度为64mm,其内腔直径为60mm,采用竹制的箱壳,不仅迎合了目前许多人的环保诉求,还具有很好的声学特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端盖4为圆形结构,所述竹壳1后端设有与端盖相配合的沉孔9,所述沉孔9的周侧开设有┓型槽10,所述端盖4周部设有沿径向向外凸起并与┓型槽10卡接配合的凸齿11,安装时,将凸齿11对准┓型槽10的槽口,端盖4安装进沉孔9并转动后,凸齿转到┓型槽10的纵向槽内实现卡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海榕电子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海榕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684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