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炭化炉之倒阶梯型燃烧室壁用耐火砖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66624.5 | 申请日: | 2014-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385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平;刘在堂;闰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建平;刘在堂;榆林学院 |
| 主分类号: | C10B29/02 | 分类号: | C10B29/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19000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炭化 阶梯 燃烧室 耐火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炭化炉炉体的耐火砖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倒阶梯型炭化炉之燃烧室用的耐火砖。
背景技术
炭化炉是使用块煤生产兰炭的常用炉体。
传统的炭化炉,其构造主要由炉墙、燃烧室、炭化室、集气罩、燃烧室火孔组成。燃烧室和炭化室一一间隔相邻,整个燃烧室上下宽度相等,在燃烧室顶部有两层火孔。煤堆积在炭化室内,高温气体从燃烧室火孔进入煤层,煤层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干馏生成焦炭。传统的炭化炉只适用¢30mm—¢80mm的块煤入炉炭化,而对于粒径更小的煤来说,当其从炉顶进入炉子底部的炭化室时,当煤层高度高于火孔时,小粒煤就会进入火孔而堵住火孔,致使高温气体不能均匀穿过炭化室内的煤层,致使靠近火孔的小粒煤在持续高温下严重焦化,灰分值增高;而远离观火孔的煤由于没有高温气体的加热干馏而挥发份含量偏高,且容易堵住火孔,从而严重影响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为克服传统炭化炉存在的上述问题,申请人发明了名称为《倒阶梯直立内热空腹炭化炉》(专利ZL200910254409.5),提供了一种可用¢6-20mm小粒煤生产兰炭的新型炭化炉。该炭化炉的最大特点是燃烧室呈“上窄下宽”的“倒阶梯型”结构,如此结构,增强了小粒煤层的透气性,使小粒煤和高温气体充分接触,顺利加热干馏炭化,杜绝了生焦出现,且使火孔隐蔽在倒阶梯的后下方----使下落的小粒煤无法进入火孔,解决了火孔堵塞的问题。几年来的实践证明,采用新式燃烧室的炭化炉后,大大提高了兰炭的质量、产量及副产品焦油、煤气等的产量,实现了增产增收20%以上的良好效果。
通常,普通块煤炭化炉炭化室墙体是垂直的。而倒阶梯的炭化室墙体上部是上窄下宽的倒阶梯形式,有利于6-20mm的小粒煤干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室顶部炉壁使用的耐火砖,该砖具有使用方便、降低产品成本等良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该燃烧室顶部使用的倒阶梯炉墙砖,由1#倒阶梯砖和2#阶梯砖两种砖型上下对接而成。二者均有下述几个部分:顶面1、底面3、前面上阶面8、前面下阶面9、阶梯7、左侧面2、凹槽4、凸缘5、火孔6。顶面1、底面3分别是墙砖的上平面和下平面;顶面1之纵向中间处有一条凸缘5,底面3对应顶面1凸缘5处有一条凹槽4;左侧面2之垂直方向的中间处有一条凸缘5;右侧面之垂直方向的中间处有一条凹槽4;即上部与左侧面有横竖相连的凸缘5,下部与右侧面有横竖相连的凹槽4, 前面上阶面8下部即阶梯7凹进处设有贯通孔---火孔6。
1#倒阶梯砖和2#阶梯砖的不同之处在于:顶面和底面尺寸不同,1#倒阶梯砖的顶面宽小于2#倒阶梯砖的顶面30mm。
安装时,1#倒阶梯砖位于下方,2#倒阶梯砖位于1#倒阶梯砖的上方,1#倒阶梯砖的凸缘与2#倒阶梯砖的凹槽对接,火孔通向炭化室,成为燃烧室倒阶梯处的炉砖墙壁。
本实用新型之倒阶梯炉墙砖,具有安装方便、安装成本低、总体结构牢固等优点。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1.本实施例的1#倒阶梯砖的立体形状、构造示意图;
图1-2.本实施例的1#倒阶梯砖的左侧视的形状、构造示意图;
图2-1.本实施例的2#倒阶梯砖的立体形状、构造示意图;
图2-2.本实施例的2#倒阶梯砖的左侧视的形状、构造示意图;
图3.本实施例之两种倒阶梯砖组合使用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倒阶梯砖:1-1是顶面;2-1是左侧面;3-1是底面;4-1是凹槽;5-1是凸缘;6-1是火孔;7-1是阶梯;8-1是上阶面;9-1是下阶面。
2#倒阶梯砖:1-2是顶面;2-2是左侧面;3-2是底面;4-2是凹槽;5-2是凸缘;6-2是火孔;7-2是阶梯;8-2是上阶面;9-2是下阶面。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炭化炉之倒阶梯型燃烧室用的耐火砖。
该实施例之两种耐火砖(1#倒阶梯砖和2#阶梯砖)的形状、构造,如图1-1、图1-2、图2-1、图2-2所示:
1#倒阶梯砖和2#阶梯砖均有下述几个部分:顶面、底面、左侧面、右侧面、凹槽、凸缘、火孔、前面、后面。顶面、底面分别是墙砖的上平面和下平面;顶面纵向中间处和左侧面之垂直面之中间处有一条凸缘;底面中间处和右侧面纵向之垂直面之中间处有一条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建平;刘在堂;榆林学院,未经王建平;刘在堂;榆林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666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易于拆卸的防尘刀轮
- 下一篇:微电网智能柔性充电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