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气压缩机换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66221.0 | 申请日: | 2014-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611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孟晗;肖拥东;国伟辉;吴义方;邓亚伟;荆林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亳州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9/02 | 分类号: | F04B39/02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压缩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油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应用于变电站中高压开关内空气压缩机的换油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各地区电网的不断发展,新建变电站中气动机构高压开关的数量在逐年增加。气动机构高压开关中空气压缩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空气压缩机油在空压机打压过程中与空气接触会逐渐氧化变质而乳化,若不将其及时进行更换,就会造成空压机故障不能正常打压。因此对空压机换油是空气压缩机检修维护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受现有高压开关内空气压缩机安装结构限制,空气压缩机更换机油时,需先拆下该空气压缩机,然后再进行换油,而对空压机拆卸比较困难,造成了工作人员多,工作时间长,操作繁琐,且易发生机械伤害,使得长期以来空气压缩机换油的工作效率较低,这种状况已不能满足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
传统空气压缩机换油过程各环节所需时间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较为清晰的看出:空气压缩机拆卸和恢复的用时占空压机换油总用时的70.8%,是影响空压机换油时间的主要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操作便捷的空气压缩机换油装置,以缩短换油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减少环境污染。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空气压缩机换油装置,包括固定座,其结构特点在于,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第一密闭容器和第二密闭容器,所述第一密闭容器设有一端插入密闭容器底部的第一出油管和一端位于密闭容器顶部的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二密闭容器设有一端插入密闭容器底部的第二出油管和一端位于密闭容器顶部的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分别通过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与一抽进气装置相连。
本实用新型结构特点还在于:
所述抽进气装置包括活塞和气缸,所述气缸的顶侧设有单项进气口和单项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通过左管道与右管道同时连通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左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所述右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五阀门和第六阀门;所述第三阀门和第五阀门分别与外界空气连通。
所述第一密闭容器和第二密闭容器为透明容器,且设有容量刻度。
所述第一出油管第二出油管均由软管本体及便于插入空气压缩机内的硬管组成。
所述第一密闭容器和第二密闭容器螺纹连接的密封盖,所述第一出油管包括与密封盖一体式密封连接的出油管一和与出油管一可拆卸连接的出油管二,所述第二出油管包括与密封盖一体式密封连接的出油管三和与出油管三可拆卸连接的出油管四。
所述底座高度可调,且设有移动式滚轮。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在对空压机换油时,无需对空压机进行拆卸、恢复和调试,操作便捷,具有缩短换油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成本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空气压缩机机油换油过程各环节所需时间。
图2是本实用新型换油原理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换油原理示意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换油原理示意图三。
图5是本实用新型换油原理示意图四。
图6是本实用新型固定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固定座、101管道支架、102容器卡箍、103管道卡钩、104固定孔、2第一密闭容器、201第一出油管、2011出油管一、2012出油管二、202第一进气管、2021进气管一、2022进气管二、203第一阀门、3第二密闭容器、301第二出油管、3011出油管三、3012出油管四、302第二进气管、3021进气管三、3022进气管四、303第二阀门、41活塞、42气缸、4201进气口、4202出气口、43左管道、4301第三阀门、4302第四阀门、44右管道、4401第五阀门、4402第六阀门、5密封盖。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空气压缩机换油装置,包括固定座1、第一密闭容器2和第二密闭容器3、抽进气装置以及相应的管路。
如图2-5所示,第一密闭容器2设有一端插入其底部的第一出油管201和一端位于其顶部的第一进气管202;第二密闭容器3设有一端插入其底部的第二出油管301和一端位于其顶部的第二进气管302,第一进气管202和第二进气管302分别通过第一阀门203和第二阀门303与抽进气装置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亳州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亳州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662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