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融合平导的铸造式上颌扩弓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65451.5 | 申请日: | 2014-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22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汪虹虹;沈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虹虹;沈刚 |
主分类号: | A61C7/08 | 分类号: | A61C7/08;A61C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京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5 | 代理人: | 周志宏 |
地址: | 200011 上海市黄浦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融合 铸造 上颌 扩弓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腔正畸矫治器,尤其是涉及一种融合平导的铸造式上颌扩弓器。
背景技术
正常的前牙覆牙合,即上下切牙切端间的垂直关系,为上切牙牙冠切端盖过下切牙牙冠唇面的1/3以内。当上切牙切端盖过下切牙唇面超过1/3的咬合即被诊断为深覆牙合,严重时下切牙咬至上切牙腭侧牙龈。深覆牙合患者常伴有下颌牙列拥挤、下颌Spee’s曲线过深的特点,若不进行正畸治疗,则深覆牙合将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加重。严重的深覆牙合对牙周组织、颞下颌关节的健康产生危害,同时对颜面部美观有着不利影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深覆牙合患者伴有上颌牙弓狭窄、牙列拥挤或上后牙舌倾。目前,针对此类患者的治疗由于未采取综合治疗的手段,效果并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融合平导的铸造式上颌扩弓器。该装置具有前牙平导及上颌牙弓水平向扩展功能,通过与下颌固定矫治器配合能高效地治疗深覆牙合伴下颌深Spee’s曲线及上颌牙弓狭窄的病患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一种融合平导的铸造式上颌扩弓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左/右侧上颌第一前磨牙至第二磨牙近中1/2牙冠的铸造金属联冠、左/右侧紧贴于患者上腭前部粘膜的塑料平导、螺旋开大器、左/右侧前后两根腭杆;所述左/右侧上颌第一前磨牙铸造金属联冠冠颊侧中央焊有MBT托槽,所述左/右侧后腭杆一端固定在螺旋开大器上、另一端与对应的左/右侧上颌第一磨牙、第二磨牙铸造金属联冠的冠腭侧连接,所述左/右侧前腭杆一端固定在螺旋开大器上、另一端与对应的左/右侧上颌第一前磨牙金属联冠的冠腭侧连接,所述左/右侧上颌第一前磨牙的铸造金属联冠腭侧与对应的左/右侧塑料平导融入对接、且左/右侧前腭杆的杆身包埋在对应的左/右侧塑料平导内。
所述左/右侧前腭杆各有二根,分别设置在左/右侧塑料平导的前部和后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融合平导的铸造式上颌扩弓器,具有如下优点:融合平导的铸造式上颌扩弓器为无创安装,粘接固定在上颌后牙列上,且不依赖患者的配合,与下颌固定矫治器配合使用,其临床效果确切,一举多得,可达到高效优质的正畸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图中,一种融合平导的铸造式上颌扩弓器,它包括:左/右侧上颌第一前磨牙11至第二磨牙14近中1/2牙冠的铸造金属联冠1、左/右侧紧贴于患者上腭前部粘膜的塑料平导2、螺旋开大器3、左/右侧前后两根腭杆;所述左/右侧上颌第一前磨牙11铸造金属联冠冠颊侧中央焊有MBT托槽15,所述左/右侧后腭杆41一端固定在螺旋开大器上3、另一端与对应的左/右侧上颌第一磨牙、第二磨牙14铸造金属联冠的冠腭侧连接,所述左/右侧前腭杆42一端固定在螺旋开大器3上、另一端与对应的左/右侧上颌第一前磨牙11铸造金属联冠的冠腭侧连接,所述左/右侧上颌第一前磨牙11的铸造金属联冠腭侧与对应的左/右侧塑料平导2融入对接、且左/右侧前腭杆42的杆身包埋在对应的左/右侧塑料平导2内。
所述左/右侧前腭杆各有二根,分别设置在左/右侧塑料平导的前部和后部。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起到加强平导和扩弓器的连接及加固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本产品的上颌双侧铸造金属联冠包绕牙冠,减少了扩弓时牙冠颊向倾斜移动的副作用,同时避免了后牙垂直向伸长,起到了较好的三维向控制。前牙平导部分伴随扩弓器同时发生水平向扩展,对整体牙弓扩展的效果起到促进作用。待扩弓至前牙出现间隙后,通过上颌第一前磨牙颊侧焊接的MBT托槽,利用扩弓器作为强支抗,可早期实现前牙排齐、内收,提高治疗效率。在扩弓的同时,前牙区平导持续发挥打开咬合的作用,与下颌牙列固定矫治器配合使用,压低下前牙,解决前牙深覆牙合。
上面给出的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内熟练的技术人员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均在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虹虹;沈刚,未经汪虹虹;沈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654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牙齿间隙关闭器
- 下一篇:环形固定加持拔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