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机定风量的控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64879.8 | 申请日: | 2014-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26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 发明(设计)人: | 杨政谕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翔系统集成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D27/00 | 分类号: | F04D27/00 |
| 代理公司: |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1 | 代理人: | 陆金星 |
| 地址: | 21512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机 风量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机定风量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风机,又称鼓风机,是一种把旋转的机械能转换为气体压力能和动能,并将气体输送出去的机械。主要用于冶金、石化、电力等国民经济各领域以及各种场所的通风换气。风机的主要结构部件是叶轮、机壳、进风口、电机和传动件等。
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雾霭的频繁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空气质量。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空气净化器来除去空气中的杂质,提高空气质量。现有的空气净化器主要包括风机和过滤器,通过风机实现气流流动,通过过滤器净化空气,从而有效提高空气的清洁度。
为了实现空气净化器的平稳出风,需要对其内的风机进行调控。现有技术中,一般都是在风机出风口处设置压力计,通过风机出口处的压力间接回溯控制风机转速。然而,这种方式存在如下问题:对于空气净化器而言,由于风机出口端一般设有多层过滤器结构,随着使用时间增长,过滤器变脏,其阻抗会不停地发生变化,进而导致风机出口端的阻抗变化,因此,风机出口端的压力无法直接反应风机的风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机定风量的控制装置。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机定风量的控制装置,包括连通管、感应机构和控制系统;
所述连通管的一端设于风机进风口喇叭口处,另一端与大气连通;
所述感应机构设于连通管上;
所述感应机构的输出端和控制系统连接,控制系统控制风机的马达;
所述感应机构包括盒体、设于盒体内的活塞,以及设于盒体侧面的与活塞配合的感应器;所述活塞通过弹簧与盒体的一端连接。
上文中,所述风机进风口喇叭口处是指风机进风口的收缩处,是风压集中体现的地方,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已知的。
连通管的另一端与大气连通,为了便于设置,也可以将其另一端设于风机入口的其他地方,只要不受进风风压影响即可,例如,根据风机的具体结构,可以将其设于风机壳体的某一个角落处。
所述感应机构设于连通管上;从而使得风压作用于感应机构上,通过感应机构测得或反应出进风口的风压,并将其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通过控制风机的马达来实现调控风机的转速,从而实现进风量的控制。
所述盒体侧面设有与活塞配合的感应器,这可以采用光电技术或磁簧技术,通过感应活塞处于不同的位置来得到风压的大小,实现对风机进风口的风压测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通管为U型连通管。感应机构也是竖直设置于U型连通管上,感应机构的两端与U型连通管相连通。
与之相应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风机定风量的控制装置,包括连通管、感应机构和控制系统;
所述连通管的一端设于风机进风口喇叭口处,另一端与大气连通;
所述感应机构设于连通管上;
所述感应机构的输出端和控制系统连接,控制系统控制风机的马达;
所述感应机构为电容式压力传感器。
本方案采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来测定风压的大小,即将压力转换为电容量的变化。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通管为U型连通管。
与之相应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风机定风量的控制装置,包括连通管、感应机构和控制系统;
所述连通管的一端设于风机进风口喇叭口处,另一端与大气连通;
所述感应机构设于连通管上;
所述感应机构的输出端和控制系统连接,控制系统控制风机的马达;
所述感应机构包括盒体、设于盒体内的活塞,以及设于盒体侧面的与活塞配合的感应器;
所述盒体竖直设置,其顶部与设于风机进风口喇叭口处的连通管连通,其底部和与大气连通的连通管连通。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设计得到了一种风机定风量的控制装置,通过在风机进风口喇叭口处设置连通管来测定风机进风口的风压,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测得风机出风口的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风机出口端阻抗变化影响的问题,因而能准确并有效地反应风机的风量;
2、本实用新型采用感应机构来测定和反应出进风口的风压,并将其反馈给控制系统,再通过控制系统控制风机的马达来实现调控风机的转速,从而实现进风量的控制;实际使用时,还可以根据感应机构中活塞的不同位置来调整进风量,使其具有多个调整位;
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易于制备,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翔系统集成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亚翔系统集成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648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