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取力拨叉防打齿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64658.0 | 申请日: | 2014-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499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汤政鹏;侯月明;刘伟;刘连营;黄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43004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取力拨叉防打齿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变速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取力拨叉防打齿电路。
背景技术
车辆的变速箱在取力拨叉过程中,变速箱取力口为工作状态,齿轮的未充分啮合会造成打齿的现象。长期出现打齿现象,会不可避免地对取力齿轮造成损伤。目前的普遍的做法是依赖于驾驶员的操作经验尽量减轻打齿现象,但实际操作过程中驾驶员很难做到准确判断和精确控制,打齿现象仍然存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车辆的变速器在取力拨叉的过程中产生打齿现象,提高车辆变速器中齿轮的使用寿命的取力拨叉防打齿电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取力拨叉防打齿电路,包括:取力开关S1、延时继电器K1、继电器K2以及取力电磁阀Y1。所述取力开关S1为单刀双掷开关,包括:动端a、第一不动端b和第二不动端c;所述延时继电器K1包括:第一常开触点A和第二常开触点B。所述动端a与电源连接;所述动端a通过所述第二常开触点B与所述第一不动端b连接;所述第一不动端b通过所述继电器K2的线圈接地;所述动端a与所述第一常开触点A和所述取力电磁阀Y1串联后接地;所述第二不动端c通过所述延时继电器K1的线圈接地;所述继电器K2的常开触点的一端与变速器取力口连接,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地,还包括:保险;电源通过所述保险与所述动端a、第一常开触点A和所述第二常开触点B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力拨叉防打齿电路,能够通过取力开关S1、延时继电器K1和继电器K2的相互配合,确保变速箱取力口退出取力后取力齿轮处于静止状态,保证拨叉取力口在静止状态下与取力齿轮接合,避免产生打齿的现象,延长了取力齿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取力拨叉防打齿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取力拨叉防打齿电路。包括:取力开关S1、延时继电器K1、继电器K2以及取力电磁阀Y1。取力开关S1为单刀双掷开关,包括:动端a、第一不动端b和第二不动端c;延时继电器K1包括:第一常开触点A和第二常开触点B。动端a与电源连接;动端a通过第二常开触点B与第一不动端b连接。第一不动端b通过继电器K2的线圈接地;动端a与第一常开触点A和取力电磁阀Y1串联后接地。第二不动端c通过延时继电器K1的线圈接地;继电器K2的常开触点的一端与变速器取力口连接,另一端接地。取力电磁阀Y1与拨叉取力口连接。
参见图1,为保证取力开关S1、延时继电器K1、继电器K2以及取力电磁阀Y1的安全运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取力拨叉防打齿电路还包括:保险(额定电流为15A)。电源通过保险与动端a、第一常开触点A和第二常开触点B连接。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取力拨叉防打齿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当取力开关S1的动端a与第一不动端b接合时,继电器K2的线圈导通,继电器K2的常开触点闭合,此时变速箱取力口工作。当需要拨叉取力口工作时,取力开关S1的动端a与第二不动端c接合,继电器K2的线圈不导通,继电器K2的常开触点断开。此时变速箱取力口退出取力,取力齿轮减速并逐渐停止,延时继电器K1线圈导通,延时30秒后延时继电器K1第一常开触点A闭合(延时30s可保证取力齿轮处于静止状态),取力电磁阀Y1接通,保证取力齿轮在静止状态下与拨叉取力口接合,避免产生打齿的现象;待延时继电器K1继续延时5s后(在延时5s的过程中,完成取力齿轮与拨叉取力口接合的动作),延时继电器K1第二常开触点B闭合,继电器K2线圈导通,继电器K2常开触点闭合,变速箱取力口开始工作并通过取力齿轮带动拨叉取力口开始工作。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取力拨叉防打齿电路,能够通过取力开关S1、延时继电器K1和继电器K2的相互配合,确保变速箱取力口退出取力后取力齿轮处于静止状态,保证拨叉取力口在静止状态下与取力齿轮接合,避免产生打齿的现象,延长了取力齿轮的使用寿命。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未经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646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客车消防用智能安全锤
- 下一篇:一种新型钓鱼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