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激光镜转换光源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64051.2 | 申请日: | 2014-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482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徐智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敦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26/064 | 分类号: | B23K26/06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 转换 光源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激光加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以由一物体的两侧进行加工的激光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激光加工装置,一般是通过设置多个反射镜,将激光产生器所产生的激光光束透过反射的方式反射至欲加工的物体上,如一PCB板,以达到在物体上进行激光加工的目的。其中,可以配合移动机构来移动该些反射镜的位置,以调整激光光束反设被反射至待加工物体上的位置。
惟,目前市面上所提供的激光加工装置,仅能将激光光束反射至待加工物体的一侧,换言之,现有的激光加工装置仅能对物体的一侧面进行激光加工。当物体的两侧皆需要激光加工时,操作者必须先将装置停止,以人工或机械方式将待加工物体翻面,才能对物体的第二表面进行加工。此种现有的激光加工装置在对两侧皆需要加工的物体进行加工时,除了需要较长的加工时间,更加耗费人力,增加了加工时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理由,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激光镜转换光源机构,其可以透过切换的方式,选择将激光光束反射至待加工物体的第一表面或是第二表面,借此代替依赖人工或机械将物体翻面的现有激光加工装置,减短所需加工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激光镜转换光源机构,其设置一切换单元,通过旋转方式进行切换作业,以选择将激光光束反射至待加工物体的第一表面,或者将激光光束反射至待加工物体的第二表面。
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激光转换光源机构,用以对一物体进行激光加工,其包括:一激光产生器、一切换单元、多个上方反射镜、多个下方反射镜、一上雕刻光学模块以及一下雕刻光学模块。所述激光产生器用以在一发射方向上产生一激光光束。所述切换单元具有至少一切换反射镜以及一动力源;其中,动力源是以旋转方式驱动该切换反射镜旋转,在第一旋转角度的状态该切换反射镜接收激光光束并将激光光束往一第一方向反射,在第二旋转角度的状态该切换反射镜能接收激光光束再将激光光束往一第二方向反射。所述至少一上方反射镜设置在第一方向上接收该激光光束,再经其他该上方反射镜并将激光光束反射该上雕刻光学模块,由该上雕刻光学模块聚焦至物体的一第一表面。所述至少一下方反射镜设置在第二方向上接收激光光束,再经其他该下方反射镜以将激光光束反射至该下雕刻光学模块,由该下雕刻光学模块聚焦至该物体的一第二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分别垂直于激光光束的发射方向,第一方向在一水平方向上,且第二方向在一垂直方向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多个上方反射镜包括第一上方反射镜及第二上方反射镜,当激光光束由第一上方反射镜反射后,进一步经由第二上方反射镜被反射至该上雕刻光学模块。此外,多个下方反射镜包括第一下方反射镜、第二下方反射镜、以及第三下方反射镜,当激光光束由第一下方反射镜反射后,依序经第二下方反射镜、第三下方反射镜被反射至该下雕刻光学模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第一上方反射镜与第二上方反射镜配置为可以同时于第一方向上移动,且第二上方反射镜配置为可以于垂直于第一方向的一第三方向上移动。此外,第二下方反射镜与第三下方反射镜配置为可以同时于第一方向上移动,且第三下方反射镜配置为可以于第三方向上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切换单元具有一个切换反射镜及动力源,激光产生器发射激光光束的方向是通过该动力源的旋转中心及该切换反射镜,当该动力源驱动该切换反射镜旋转,在第一旋转角度及第二旋转角度的状态,激光光束分别被反射至该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切换单元包括多个切换反射镜及动力源,多个切换反射镜包括第一切换反射镜及第二切换反射镜,当动力源是以旋转方式驱动多个切换反射镜旋转,在第一旋转角度的状态是由该第一切换反射镜接收激光光束并将激光光束往一第一方向反射,在第二旋转角度的状态是由第二切换反射镜接收激光光束并将激光光束往一第二方向反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敦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敦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640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