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接地线缠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63253.5 | 申请日: | 2014-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380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乔凯;张群;崔向东;郭建民;潘晓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东齐河县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4/10 | 分类号: | B65H54/10;B65H75/38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肖健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地线 缠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地线缠绕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绝缘试验中,需要将接地线破捆后做实验,试验完毕后还需要将接地线重新缠绕,由于缠绕接电线浪费时间较长,并且接地线缠绕还需要美观,所以当实验中心大量试验接地线时便显得人手不够,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方便缠绕接地线的装置,以便在实验中心、供电所等场所使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省时省力的接地线缠绕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接地线缠绕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两端设置有相对的前支架和后支架,所述前支架顶部连接有可轴向转动的前固定盘,后支架顶部连接有可轴向转动并与前固定盘正对的后固定盘;
所述前固定盘,包括两个对称的半圆形盘体,盘体上设置有圆弧形缺口,在两个盘体对接在一起时,两个盘体上的圆弧形缺口拼接成三个三角形排列的圆弧形通孔,两个盘体之间穿有紧固螺杆Ⅰ;
所述后固定盘,包括两个相对的C形夹紧框,两个夹紧框之间穿有紧固螺杆Ⅱ。
上述前支架顶部设置有轴承座,轴承座内横向穿有轴承,轴承一端与前固定盘相连接,轴承另一端连接有转动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结构简单,可以方便地将接地线缠绕起来,节省人力,大大提高了效率,而且接地线缠绕后比较美观。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前固定盘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前固定盘闭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后固定盘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座,2前支架,3后支架,4前固定盘,5后固定盘,6转动把手,7接地线操作杆,4-1盘体,4-2紧固螺杆Ⅰ,4-3圆弧形缺口,5-1夹紧框,5-2紧固螺杆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接地线缠绕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两端设置有相对的前支架2和后支架3,前支架2顶部连接有可轴向转动的前固定盘4,后支架3顶部连接有可轴向转动并与前固定盘4正对的后固定盘5。将接地线的操作杆前后两端分别用前固定盘4和后固定盘5固定住,然后旋转前后固定盘就可以将接地线缠绕在操作杆上了。
如图2、3所示,前固定盘4包括两个对称的半圆形盘体4-1,盘体4-1上设置有圆弧形缺口4-3,在两个盘体4-1对接在一起时,两个盘体4-1上的圆弧形缺口4-3拼接成三个三角形排列的圆弧形通孔,两个盘体4-1之间穿有紧固螺杆Ⅰ4-2。三个接地线操作杆7的圆形端部穿入三个圆弧形通孔内,然后用紧固螺杆Ⅰ4-2紧固住。
如图4所示,后固定盘5包括两个相对的C形夹紧框5-1,两个夹紧框5-1之间穿有紧固螺杆Ⅱ5-2。三个接地线操作杆7另一端的导线夹用两个夹紧框5-1夹住并用紧固螺杆Ⅱ5-2紧固住。
前支架2顶部设置有轴承座,轴承座内横向穿有轴承,轴承一端与前固定盘4相连接,轴承另一端连接有转动把手6,使用转动把手6旋转前后固定盘5,操作比较方便。工作人员可以一手旋转转动把手6,一手扶接地线掌握捆绑方向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东齐河县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东齐河县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632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