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立轴圆台平面磨床的滑鞍移动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61676.3 | 申请日: | 2014-09-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358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尼兰德磁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4B41/00 | 分类号: | B24B41/00;B24B47/00 |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张向飞 |
| 地址: | 315145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立轴 圆台 平面磨床 移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输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机床,特别是一种用于立轴圆台平面磨床的滑鞍移动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龙门加工中心技术的不断更新,使得大型零件的加工得到了实现,其中,作为影响龙门加工中心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的就是滑鞍结构。
CN201120520591公布了一种箱式结构四轨驱动的滑鞍,该实用新型中滑鞍为中空的方箱式结构,滑鞍上端面设有滑鞍盖板,在滑鞍前后两端面上设有向两侧延伸的滑鞍板,两侧滑鞍板的相对面均设有导轨,滑鞍由该四导轨与立柱上的导槽配合。本实用新型中,滑鞍采用方箱式结构,同时两侧滑鞍板的相对面均设有导轨,滑鞍由该四导轨与立柱上的导槽配合,使滑鞍高速度运动更为稳定,在高转速时滑鞍能够快速、平稳的运动,可满足高速度、高精度的加工要求。本实用新型中,虽然满足了高精度的要求,但是忽略了传动效率的问题,而且冷却效果差、噪音大。
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用于立轴圆台平面磨床的滑鞍移动结构的结构上的不足,需要设计一种传动效率高、精度高、噪音小的用于立轴圆台平面磨床的滑鞍移动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传动效率高、精度高、噪音小的用于立轴圆台平面磨床的滑鞍移动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立轴圆台平面磨床的滑鞍移动结构,包括涡轮装置和蜗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箱体,呈长方体,设置有相互平行的底面和顶面、左侧面和右侧面、正面和后面,顶面向四周凸出,在顶面和底面上开设有同一轴心的纵向孔,在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开设有同一轴心的横向孔,纵向孔与横向孔相互垂直,涡轮装置安装在纵向孔内,蜗杆装置安装在横向孔内,在顶面上开设有进油口,纵向孔、横向孔和进油口上均安装有端盖。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立轴圆台平面磨床的滑鞍移动结构中,所述涡轮装置包括涡轮轴和涡轮,涡轮轴为一体式,涡轮轴的一端穿设过纵向孔,另一端凸出顶面并开设有齿轮,在位于顶面的端盖的内表面上安装有第一密封圈和垫圈,密封圈安装在端盖与垫圈之间,涡轮轴上套设有轴套和轴承,轴承紧贴纵向孔内表面,轴套一端抵靠在涡轮上,另一端抵靠在轴承上,蜗杆装置包括蜗杆和输入杆,输入杆的端面上沿轴线方向开设有连接孔,蜗杆的一端穿设过横向孔,另一端凸出左侧面并插进连接孔内,在位于左侧面的端盖的内表面上安装有第二密封圈。此结构中使用一体式的涡轮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齿轮与涡轮轴需要分开配合连接的麻烦,有传动稳定、噪音小的优点。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立轴圆台平面磨床的滑鞍移动结构中,所述左侧面和后面的交界处设为圆弧形面,横向孔的孔心到顶面的距离大于到底面的距离。此结构中圆弧面与横向孔相配合并把横向孔安装在此位置,有冷却效果好、噪音小、传动效率高以及传动比高的优点。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立轴圆台平面磨床的滑鞍移动结构中,所述正面上开设有涡轮口,涡轮口中心线与横向孔中心线位于同一个平面上。此结构中设置有涡轮口,在方便安装涡轮的同时,给涡轮的更替、清洁和维修提供了便利;另外,涡轮口中心线与横向孔中心线位于同一个平面上,此结构在涡轮蜗杆结构中有提高传动效率的优点,还可以减小噪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在正面上开设有涡轮口,涡轮口中心线与横向孔中心线位于同一个平面上,此结构方便安装涡轮且给涡轮的更替、清洁和维修提供了便利,并且此结构在涡轮蜗杆结构中有提高传动效率、减小噪音和高精度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中,使用了一体式的涡轮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涡轮与齿轮分开装配的缺点,在传动过程中有效率高、传动比大的优点。
3、本实用新型中,蜗杆插入输入杆的连接孔中并通过销钉连接,输入杆与外界驱动装置连接,此结构中,输入杆与蜗杆的连接有传动效率高、精度高的优点,而且,蜗杆与输入杆拆卸方便,进而方便蜗杆的拆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右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11、底面;111、纵向孔;12、顶面;121、进油口;13、左侧面;14、右侧面;141、横向孔;15、正面;151、涡轮口;16、后面;17、端盖;171、第一密封圈;172、第二密封圈;2、涡轮装置;21、涡轮;211、齿轮;212、轴套;22、涡轮;23、轴承;3、蜗杆装置;31、蜗杆;32、输入杆;321、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尼兰德磁业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尼兰德磁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616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