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板材成形极限图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61082.2 | 申请日: | 2014-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557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何维均;栾佰峰;黄光杰;刘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N3/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50201 | 代理人: | 王翔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材 成形 极限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属于板成形测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板料成形是材料成形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板料在板成形过程中往往处于平面应力状态,因此一般采用成形极限图来衡量板料成形性,成形极限图也是板成形工艺制定以及相关工模具设计的重要依据。如何准确的获得板料的成形极限图是板成形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目前,板材成形极限图主要是采用钢模胀形的方法获得,如国家标准“GB/T 15825.8-2008”所述。采用钢模胀形方法测试成形极限图时,首先需要加工制备一组不同长宽比的矩形试样,然后采用一定的方法在试样表面刻蚀网格,接着将准备好的试样固定在压边圈与凹模之间,并采用半球形凸模进行胀形直至试样破裂,最后测量不同样品临界开裂网格的长短轴尺寸并换算得到成形极限图。
对于钢模胀形方法,实验结束后的板材变为球形,这对后续网格尺寸的精确测试造成了困难,不利于获得准确的成形极限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成形极限图右半部分测量技术中,因板材变形为曲面而无法准确测试临界开裂应变的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板材成形极限图测试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待测试件的上楔形模板、下楔形模板、左楔形模板和右楔形模板。
所述上楔形模板和下楔形模板形状相同。所述左楔形模板和右楔形模板形状相同。
所述上楔形模板的上端是连接柄Ⅰ、下端是等腰梯形板Ⅰ。所述等腰梯形板Ⅰ左侧的倾斜面为工作面Ⅰ-Ⅰ、右侧的倾斜面为工作面Ⅰ-Ⅱ。所述连接柄Ⅰ与位于上楔形模板上方的拉伸装置Ⅰ连接。
所述下楔形模板的下端是连接柄Ⅱ、上端是等腰梯形板Ⅱ。所述等腰梯形板Ⅱ左侧的倾斜面为工作面Ⅱ-Ⅱ、右侧的倾斜面为工作面Ⅱ-Ⅰ。所述连接柄Ⅱ与位于下楔形模板上方的拉伸装置Ⅱ连接。
所述左楔形模板的右侧开有三角形槽Ⅲ-Ⅰ和三角形槽Ⅲ-Ⅱ。所述三角形槽Ⅲ-Ⅰ和三角形槽Ⅲ-Ⅱ之间的实体部分是矩形板Ⅲ。所述三角形槽Ⅲ-Ⅰ上端的倾斜面为工作面Ⅲ-Ⅰ。所述三角形槽Ⅲ-Ⅱ下端的倾斜面为工作面Ⅲ-Ⅱ。
所述右楔形模板的左侧开有三角形槽Ⅳ-Ⅱ和三角形槽Ⅳ-Ⅰ。所述三角形槽Ⅳ-Ⅰ和三角形槽Ⅳ-Ⅱ之间的实体部分是矩形板Ⅳ。所述三角形槽Ⅳ-Ⅱ上端的倾斜面为工作面Ⅳ-Ⅱ。所述三角形槽Ⅳ-Ⅰ下端的倾斜面为工作面Ⅳ-Ⅰ。
所述上楔形模板的下方是下楔形模板。所述左楔形模板位于上楔形模板和下楔形模板的左侧。所述右楔形模板位于上楔形模板和下楔形模板的右侧。
所述等腰梯形板Ⅰ的两侧分别嵌入三角形槽Ⅲ-Ⅰ和三角形槽Ⅳ-Ⅱ中,使得所述滑动面Ⅰ-Ⅰ与滑动面Ⅲ-Ⅰ接触、所述滑动面Ⅰ-Ⅱ与滑动面Ⅳ-Ⅱ接触。
所述等腰梯形板Ⅱ的两侧分别嵌入三角形槽Ⅲ-Ⅱ和三角形槽Ⅳ-Ⅰ中,使得所述滑动面Ⅱ-Ⅱ与滑动面Ⅲ-Ⅱ接触、所述滑动面Ⅱ-Ⅰ与滑动面Ⅳ-Ⅰ接触。
所述待测试件为十字形。所述待测试件的各个分支分别连接在上楔形模板、下楔形模板、左楔形模板和右楔形模板上。
进一步,所述等腰梯形板Ⅰ和等腰梯形板Ⅱ的底角均为α。所述三角形槽Ⅲ-Ⅰ、三角形槽Ⅲ-Ⅱ、三角形槽Ⅳ-Ⅰ和三角形槽Ⅳ-Ⅱ的槽角均为α。
进一步,所述上楔形模板、下楔形模板、左楔形模板和右楔形模板上分别具有连接销Ⅰ、连接销Ⅱ、连接销Ⅲ和连接销Ⅳ。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相接触的各个楔形模板之间分别通过楔形面(工作面)实现滑动配合。在实验过程中,上楔形模与下楔形模的上下相对运动能促使左楔形模与右楔形模的左右相对运动,从而实现“十”字状试样在双向应力状态下的变形,而且保证试样在实验过程中始终为平面形状,避免了传统胀形方法因试样曲面化而引起应变测量不准确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结构与原理相对简单,可应用于普通拉伸实验机上,从而测试得到板材的右半部分成形极限图。
3、本实用新型不受板材厚度变化的影响,不会因为不同厚度的板材而更换不同的模具,特别适用于厚度为0.5mm~3mm板材成形极限图的测试。
4、本实用新型可以准备多组有着不同角度楔形面的楔形模板,完成右半部分成形极限图的测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测试装置楔形模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测试装置上楔形模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测试装置下楔形模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测试装置左楔形模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610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