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弯机自动升降定位前托料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59536.2 | 申请日: | 2014-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081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汪立新;李振光;张磊;王志敏;雷斌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瑞铁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43/00 | 分类号: | B21D4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01811 上海市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弯 自动 升降 定位 前托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弯机,尤其涉及一种折弯机自动升降定位前托料。
背景技术
目前钣金行业应用较广的复合折弯模具,具备折弯-压平-压平复折功能,模具包含A、B两个工位,A、B两个工位需要手动调节托料架位置辅助完成对应的折弯。
第一,松开锁紧把手将托料架手动调位至A工位,折弯机折弯完成工件的小角度折弯。
第二,松开紧定把手将托料架手动调位至B工位,将工件移位至B工位,完成工件压平折弯。
第三,松开锁紧把手将托料架手动调位至A工位,将压平工件移位至A工位完成压平位置的复合折弯。
完成上述复合折弯工件需要人工调整三次托料架,工作效率极低,且托料架不能精确定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折弯机自动升降定位前托料。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折弯机自动升降定位前托料,包括托料架和安装在该托料架上方的托臂,还包括导向座板、限位杆、限位部件、升降板和气缸;所述限位杆设于所述导向座板上;所述限位部件设于所述限位杆上;所述托料架与所述升降板相接,所述升降板套设于所述限位杆上,位于所述限位部件之间;所述升降板与所述气缸相接,所述气缸设于所述导向座板的底部。
优选地,还包括导轨座板,所述导轨座板设在所述导向座板的背部。
优选地,还包括一对导向边板,所述导向边板设于导向座板上,位于所述导向杆的两侧。
优选地,在所述导向座板的上部设有限位杆座、下部设有底板,所述限位杆设于所述底板和限位杆座之间。
优选地,所述气缸设于所述底板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限位杆为限位螺杆。
优选地,所述限位部件为两个,间隔设在限位杆的上部和下部。
优选地,所述限位部件为限位螺母。
优选地,所述限位螺母为四个,其中两个一组设于限位杆的上部,另外两个一组设于限位杆的下部。
优选地,所述升降板设于所述两组限位螺母之间。
本实用新型中以气缸为动力源,结合机械导向部件与定位部件完成预定折弯工位的自动变换,整套动作控制集成于折弯机数控操作系统,简单易懂、操作方便,有效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并设计精确定位装置,保证A、B工位的定位精度,保证了批量生产工件的一致性,大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图5为处于A工位首次折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处于B工位折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处于A工位复合折弯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技术特征、实用新型目的与技术效果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折弯机自动升降定位前托料,包括托料架1和安装在该托料架1上方的托臂2,该托臂2用于托住待加工的板料。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导向座板3、限位杆4、限位部件5、升降板6、气缸7、导轨座板8和导向边板9。
导轨座板8与折弯机工作台连接,其上安装导向座板3,导向座板3的底部安装底板31,在该底板31的底部安装气缸7。
本实用新型中的导向边板9分两件安装于导向座板3左右两侧将升降板6插装至导向边板9的导向区域内,保证升降板6的上下升降活动自由。
气缸7的活动端与托料架1连接,托料架1上安装托料臂2并与升降板6固定连接,保证由气缸7驱动时,升降板6由导向边板9导向实现托料臂2的升降动作。
本实用新型中的限位杆4为限位螺杆,限位杆4穿过托料架1下端与底板31固定连接,上端与限位杆座32连接,限位杆座32安装在导向座板3的上端。本实用新型中的限位部件5为限位螺母,限位部件5共4件安装在限位杆4上,上端的为A工位定位,下端的为B工位定位。通过调节限位部件5的位置并锁紧,实现折弯机自动升降定位前托料上A、下B两个工位的精确定位。
如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中的导向座板3与导轨座板8连接安装在折弯机工作台10上。由限位部件5与限位杆4确定A工位与B工位工作位置并固定,气缸7伸出托料臂2移动至A工位,完成工件的小角度折弯。
如图6和图7,气缸7收缩托料臂2移动至B工位,完成工件压平折弯。气缸7伸出托料臂2移动至A工位,完成压平位置的复合折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瑞铁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瑞铁数控机床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595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