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冷麻花钻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59132.3 | 申请日: | 2014-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084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成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市优丰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51/02 | 分类号: | B23B51/02;B23B5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75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麻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工刀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内冷麻花钻。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麻花钻均为外冷式结构,致使切削温度高,排屑不畅,钻头磨损快,刀具的寿命非常的有限,即便使用含油的润滑剂或在刀具表面涂抹某种图层效果也不明显;外冷切削液的冷却润滑效果较差,常造成钻头的脆裂,降低了钻头的耐用度,使硬质合金钻头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同时由于给水不充分,使得钻削速度受到一定限制,不能满足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提高钻削速度的要求,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容屑空间大、排屑效果好且冷却效果好的内冷麻花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内冷麻花钻,包括钻杆和设于钻杆前端的钻尖,所述钻尖的两侧分别具有螺旋设于钻杆上的排屑槽,两个所述的排屑槽相对应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杆的表面位于两排屑槽之间的部分上设有容屑槽,所述排屑槽的一个侧面为向内凹入的抛物线形面一,所述的抛物线形面一与容屑槽的连接处设有切削刃,所述排屑槽的另一侧面为向外凸出的抛物线形面二,所述的抛物线形面二与容屑槽相连接,所述的钻尖上设有内冷孔。
切屑时,冷却液从内冷孔直接到达钻尖处,对加工过程有良好的冷却效果,大大延长了本麻花钻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的内冷麻花钻中,所述的钻尖上设置有两个内冷孔。两个内冷孔分别位于钻尖的两面上。
在上述的内冷麻花钻中,所述钻尖的角度为132°至138°。
在上述的内冷麻花钻中,所述钻尖的角度为135°。
在上述的内冷麻花钻中,所述的钻杆为直柄。
在上述的内冷麻花钻中,所述的钻杆为锥柄。
在上述的内冷麻花钻中,所述的钻杆为加长锥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内冷麻花钻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在钻杆上设置较大空间的容屑槽,切屑时有利于废屑的排出,在钻尖上设置两个内冷孔,足量的冷却液进入,冷却液随时可以喷到钻尖,使加工温度不会上升,对钻尖及钻杆的冷却效果好,切屑效果稳定,大大延长了麻花钻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钻杆;2、钻尖;3、排屑槽;31、抛物线形面一;32、抛物线形面二;4、容屑槽;5、切削刃;6、内冷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内冷麻花钻,包括钻杆1和设于钻杆1前端的钻尖2,钻尖2的两侧分别具有螺旋设于钻杆1上的排屑槽3,两个排屑槽3相对应设置。如图1所示,在钻杆1的表面位于两排屑槽3之间的部分上设有容屑槽4,排屑槽3的一个侧面为向内凹入的抛物线形面一31,抛物线形面一31与容屑槽4的连接处设有切削刃5,排屑槽3的另一侧面为向外凸出的抛物线形面二32,抛物线形面二32与容屑槽4相连接,钻尖2上设有内冷孔6。切屑时,冷却液从内冷孔6直接到达钻尖2处,对加工过程有良好的冷却效果,大大延长了本麻花钻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由于钻尖2具有两个切屑面,在每个切削面上均设有内冷孔6,增加冷却的效果。将钻尖2的角度设置为132°至138°,提高麻花钻的切削速度,角度越大,切屑速度越快。
本实施例中个,钻尖2的角度为135°。
具有这种结构的麻花钻的钻杆1可以是直柄、锥柄和加长锥柄中的任意一种。若钻杆1为长柄,其长度可达300mm-1500mm,填补国内空白。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市优丰工具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台州市优丰工具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591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富氧无焰燃气燃烧器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焦炉荒煤气余热回收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