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悬浮变0码的遥控接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58865.5 | 申请日: | 2014-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450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杨远静;杨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尊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C17/02 | 分类号: | G08C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424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浮 遥控 接收 电路 | ||
技术领域
属于遥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遥控技术,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电子技术,现在更是广泛地出现在家用电器之中,但是家电对遥控技术的要求并不高,只要一般的编码就能达到要求,但对一些特殊要求的,遥控技术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提高编码的密级度,这是遥控产品一直在研究的事情,密级度高的成本高,技术难度大,不适用于中小型微型企业,成本低,技术简单的密级度又达不到要求,如果换一种思维方法,彻底改变编码以三种状态的编码种类的破解能力,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这种创新的思路就是在宏观上从其它方面,增加发射与接收的制约要求,这种制约要求的存在,当然可以大大提高破解能力 ,而且制约要求越多,显然破解难度越大。本单位曾研制了多个变码的发射线路方案,增加发射的制约因素,从而发射出一种有多种制约因素的编码线路,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编码的密级度,但还需要解码的接收线路与之配合,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如果接收做到输出的唯一性,要有时效性,这对提升密级度十分具有意义,但这样的接收需要相关的技术支持,所以现在正处于研究当中。
发明内容
为了彻底改变三态编码的破解能力,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新措施,能与变码发射相配的变码接收电路,实现发射部分发出两次变码的接收,为研究双码发射创造更好的条件,实施后可以产生四种功能:一是可以接收两种码的信号,二是接收具有时序,首先只能接收第一次唯一的信号,然后才能接收第二次信号,三是具有输出的唯一的性,四是接收时有时效性,由于增加了四种重要约束,所以极大的增加了破解破译的难度,全面地提升了遥控产品的性能。
本专利提出的措施是:
1、悬浮变0码的遥控接收电路由射频接收解调电路、悬浮变0的变码单元、互锁单元、执行单元、解码块共同组成。
其中:射频接收解调电路的输出连接解码块的输入,解码块有四位输出,与悬浮变0的变码单元的输入相接的为变码控制端,与执行单元相接的为最后输出端,其余两位输出连接互锁单元。
解码码块8位码位的其中7位连接为固定码,另一位成为变码端,即变动码。
执行单元由触发电阻、触发二极管与执行电路组成:触发电阻的一端连接最后输出端,触发电阻的另一端与触发二极管的正极接在一起,触发二极管的负极接执行电路。
执行单元第一锁闭二极管的正极接触发二极管的正极,执行单元第一锁闭二极管的负极接变码控制端。
悬浮变0的变码单元由模拟开关与三极管组成:模拟开关的控制端连接限流电阻后接到变码控制端,模拟开关的输出端接一个电阻后到三极管的基极,三极管的发射与解码集成块的变码端接在一起,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另一个电阻到地。
互锁单元由或门二极管、反相器、锁闭二极管组成:
第三输出与第四输出分别接一个或门二极管的正极,或门二极管的负极接在一起连接反相器的输入,反相器的输出接两个锁闭二极管的负极,一个锁闭二极管即执行单元第二锁闭二极管的正极接触发二极管的正极,另一个锁闭二极管即悬浮变0的变码单元锁闭二极管的正极接悬浮变0的变码单元中模拟开关的控制端。
2、所用的解码块为瞬态型。
3、本措施制成集成式。
4、用悬浮变0的变码单元的连接方式,将其余码线也接为变动码。
5、三极管是PNP三极管。
6、三极管集电极所接的接地电阻功率为1/4瓦。
对本措施进一步解释如下:
一、简述前段时间本单位所研制的单波双码发射的主要原理:编码集成块的8位码中,其中7位是固定码,其余1位是变动码,在发射时,要发射两次码。第一次发射码是其中的7位固定码,和1位的变动码的第一次码,第二次发射的码是不变的7位固定码,和1位变动码变动后的码信号。而接收也要接收两次信号,一次是7位固定码与变动码的第一次码,第二次是7位固定码与变动码变动后的码信号。
在本实用新型中,发射第一变动码的一次码为悬浮,变动码变动后的码为0,所以接收变动码的一次码为悬浮,变动码变动后的码为0。
二、用本措施的悬浮变0的变码单元可以将解码块的8位码制成变动码:如多个悬浮变0的变码单元并联,每个悬浮变0的变码单元控制两位码。在本措施中,一个悬浮变0的变码单元只控制两位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尊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尊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588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