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薄材高速冲孔防跳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57521.2 | 申请日: | 2014-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483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泰汇液晶显示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8/34 | 分类号: | B21D28/34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吕伴 |
地址: | 2000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 冲孔 防跳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材高速冲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薄材高速冲孔防跳屑结构。
背景技术
高速冲压模具同一般模具的标准八版模结构相同,冲孔下模直接决定了接插件端子的质量,现有冲压模具中的冲孔下模的冲裁刀口部位是一个长条,由于其形状较为规则,是一个刀口直部,材料冲裁后废料受阻力相对较小,加之高速生产过程时开合模的速度,使得废料极易随着冲头的上升而飞出模面,从而导致大批的产品上均会产生压痕,即是所谓的跳屑。
跳屑现象直接影响到模具的生产效率、产品的质量及模具和冲压设备的安全。只要跳屑现象偶尔发生一次,就会在产品表面留下压伤,产出成批的不良品,轻则影响制造部门的产能,需要停机修理模具、重新架模调试,重则崩碎刃口、折断凸模、损伤昂贵的模具和高速冲床主轴。
为此,人们经过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2139329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高速级进模防跳屑凹模,通过将凹模刀口的刃口切入深度以下设置粗糙层以及合金颗粒层,增加了摩擦系数,提高对屑料的咬合力,屑料被凸模挤入凹模刀口后,会与比它尺寸小的凹模紧紧咬合而难以跳屑。该防跳屑凹模需借助局部表面涂覆合金颗粒层,但其涂覆区域需要控制以免影响付模切入并且制造技术方法复杂、成本昂贵。
申请号为201010257768.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冲压模具的防跳屑处理方法,通过在刃口内壁加工斜槽,利用冲裁间隙之许可范围,解决跳屑问题。虽然上述专利是利用凹模内壁设置特殊形状以提高对废屑的咬合力,使摩擦力增大从而防止废屑回跳,但其凹模内壁的斜沟槽加工困难,且设置不当会发生废屑堵塞之新问题,造成模具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技术简单实用、易实现、成本低的薄材高速冲孔防跳屑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薄材高速冲孔防跳屑结构,包括垫块以及设置在所述垫块上的凹模,所述凹模上开设有一与高速冲头适配活动的冲裁刀口,所述垫块开设有一与所述冲裁刀口同轴设置的且贯通所述垫块上、下端面的通道,所述通道的下部与一负压通道连通。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负压作用下,薄材在高速冲头冲孔时所产生的屑料迅速地通过垫块的通道,避免了屑料随着高速冲头的上升而飞出模面,防止了跳屑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中给出的一种薄材高速冲孔防跳屑结构,包括垫块100以及凹模200。
垫块100通过支座110配置在冲孔工位上,凹模200设置在垫块100上,凹模200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一与高速冲头(图中未示出)适配活动的冲裁刀口210,凹模200的顶面220为一光滑平面,其顶面220的两侧分别通过弧形边230过渡至垫块100上。垫块100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一通道120,该通道120与冲裁刀口210同轴设置且贯通垫块100的上、下端面,通道120的下部的侧面与一负压通道310连通,负压通道310的另一端与负压装置300连接。
薄材即轻薄材料进行冲孔操作时,负压装置300工作,通过负压通道210使得垫块100的通道120产生负压,薄材在高速冲头冲孔时所产生的屑料便迅速地通过垫块100的通道120,避免了屑料随着高速冲头的上升而飞出模面,防止了跳屑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泰汇液晶显示器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泰汇液晶显示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575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