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保温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55967.1 | 申请日: | 2014-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715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郎嘉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保温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大部分的保温杯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用不锈钢制成,一种是透明的双层玻璃。前者材料成本较高,且较为笨重,而且降温的速率较为缓慢,若出门携带该保温杯,想要喝上适当温度的热水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特别是人们夏天出门,就更加不想携带这种保温杯;后者虽然能有一定的保温效果,但保温时间较短,这种保温杯热水降温速率相对较快,维持热水的时间并不长,且该种保温杯,虽然热水倒入杯内的前一小段时间,杯的外壁不会有过高的温度,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导热、换热和辐射换热,杯的外壁温度会升高产生烫手的现象。且这两种保温杯都有一种共同的缺陷就是,因为内层和外层之间距离相对较大,即保温层占用的体积较大,导致盛水的体积就会大大减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使杯中水温维持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且不会烫手的保温杯。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保温杯,包括杯体和杯盖,所述杯盖和从底面以上3/4高度的杯体都由内壁、储热层、保温层、外壁组成,其中保温层被包覆在储热层内,夹于内外壁之间,所述剩余1/4高度的杯体仅由外壁组成。
所述储热层采用相变温度为60~70摄氏度的相变储热材料制成,其厚度为3~6mm,所述保温层可采用挤塑聚苯板材料等保温材料制成,也可以将保温层做成真空保温层,其厚度为1~3mm,所述杯盖外壁和杯体外壁采用耐高温的材料制成,所述杯盖内壁和杯体内壁采用导热的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保温杯的杯盖和从底面以上3/4高度的杯体布置相变温度为60~70摄氏度的相变储热材料和保温层,可吸收并储存部分热能,保证杯内的水温维持在60摄氏度左右。保温杯大部分的热量是从杯底和剩余1/4高度的杯体散出去的,该保温杯的散热能力为一般玻璃杯的2/7~1/3倍,因此在一定程度维持了热水温度,可以让人们喝水不必等太长时间。且杯盖与从底面以上3/4高度的杯体由于储热层和保温层的存在,使得这部分的外壁不会出现烫手现象,从而便于携带和打开杯子。由以上可见,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可使杯中水温维持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且不会烫手的保温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杯体、2-杯盖、3-杯体外壁、4-杯体储热层、5-杯体保温层、6-杯体内壁、7-杯盖外壁、8-杯盖储热层、9-杯盖保温层、10-杯盖内壁、11-杯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如图1所示,该保温杯,包括杯体1和杯盖2,杯盖2和从底面以上3/4高度的杯体1都由内壁(10、6)、储热层(8、4)、保温层(9、5)、外壁(7、3)组成,其中保温层(9、5)被包覆在储热层(8、4)内,夹于内壁(10、6)与外壁(7、3)之间,剩余1/4高度的杯体1仅由外壁3组成。当开水倒入杯体1内,杯盖2和从底面以上3/4高度的杯体1的储热层(8、4)会吸收热水的热能,自身储存起来,再加上保温层(9、5)的保温效果,会将杯内的水温相对较长时间内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而且该部分的外壁(7、3)也不会出现烫手的现象。保温杯大部分的热量是从杯底11和剩余1/4高度的杯体1散出去的,该保温杯的散热能力为一般玻璃杯的2/7~1/3倍。因此在一定程度降低了热水温度,可以让人们喝水时不必等太长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559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