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网络交换机箱体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54027.0 | 申请日: | 2014-09-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042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 发明(设计)人: | 贺冬;陈细创 | 申请(专利权)人: | 恒启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7/14 | 分类号: | H05K7/14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陆彩霞 |
| 地址: | 215151 江苏省苏州市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网络 交换机 箱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网络交换机,特别涉及一种模块化网络交换机箱体。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各类电子设备和产品的集中控制和网络通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通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交换机是网络通信设备中必不可少的一类产品,承担着数据存储、传递的重要使命。
但是带有接口的面板一旦有部分接口需要更换或改装时,需要更换整个交换机或者需要更换整个面板,更换的成本较大,且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模块化的网络交换机的外壳。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块化网络交换机箱体,所述箱体为立方体形状,其包括上板、下板、左侧板、右侧板、后盖板、前盖板,所述前盖板具有至少一个矩形的模块通孔,所述箱体还包括从所述模块通孔插入的单模组支架和设置在所述上板、下板上的第一滑轨,所述单模组支架包括与所述前盖板平行设置的支架面板、与所述支架面板垂直设置的固定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两侧部的与所述第一滑轨相配合的第二滑轨。
优选地,所述支架面板上具有至少一个用于设置网线接口的接口孔。
优选地,所述支架面板的边缘部设置有紧固螺钉,所述前盖板上与所述紧固螺钉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螺孔。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紧固螺钉的外端部具有用于手调的调节头。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为矩形平板,其两侧边向上延伸再向外延伸形成第二滑轨。
优选地,所述左侧板、右侧板的前部具有用于固定所述箱体的固定块。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固定块具有向外凸起的凸部,所述凸部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前盖板相垂直。
优选地,所述左侧板、右侧板上设置有散热通孔。
优选地,每个所述模块通孔可以插入两个所述单模组支架,且两个所述单模组支架层叠排列。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外壳在更换接口时,只需要将带有的接口的单模组支架抽出,替换上新的单模组组件即可,操作方便,十分灵活。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其中:1、上板;2、右侧板;3、前盖板; 4、模块通孔; 5、单模组支架;6、支架面板;7、固定部;8、第二滑轨;9、接口孔;10、紧固螺钉;11、螺孔;12、固定块;13、凸部;14、固定孔;15、散热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块化网络交换机箱体,箱体为立方体形状,其包括上板1、下板、左侧板2、右侧板、后盖板、前盖板3,前盖板3具有至少一个矩形的模块通孔4,箱体还包括从模块通孔4插入的单模组支架5和设置在上板1、下板上的第一滑轨(图中未表示),单模组支架5包括与前盖板3平行设置的支架面板6、与支架面板6垂直设置的固定部7、设置在固定部7两侧部的与第一滑轨相配合的第二滑轨8。
支架面板6上具有至少一个用于设置网线接口的接口孔9,接口孔9可以呈一字排列,也可以上下层叠排列,或者是开设一个较大的接口孔9以同时容纳多个网线接口。
支架面板6的边缘部设置有紧固螺钉10,前盖板3上与紧固螺钉10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螺孔11。
紧固螺钉10的外端部具有用于手调的调节头,以方便拆卸。
固定部7为矩形平板,上面可以开设多个孔洞用以固定网线接口,其两侧边向上延伸一端距离再向外延伸形成第二滑轨8。
左侧板2、右侧板的前部具有用于固定箱体的固定块12。
固定块12具有向外凸起的凸部13,凸部设置有固定孔14,固定孔14与前盖板3相垂直。
左侧板2、右侧板上设置有散热通孔15。
每个模块通孔4可以插入两个单模组支架5,且两个单模组支架5层叠排列。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恒启电子(苏州)有限公司,未经恒启电子(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540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