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拆卸注射式移液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53947.0 | 申请日: | 2014-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075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凤越;郭麦平;张艳侠;赵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颐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3/02 | 分类号: | B01L3/02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淮海专利事务所 32205 | 代理人: | 华德明 |
地址: | 22100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拆卸 注射 式移液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药品检测装置,具体是一种可拆卸注射式移液管。
背景技术
在药品检验的操作过程中,经常需要将一定量液体从一个容器转移到另一个容器,这时就需要用到不同体积的移液管,现有的移液管底部吸取液体的尖端很细,且玻璃壁较薄,在和其他仪器接触时以及具体实验操作中容易破碎,而此尖端为液体定量的必需部件,如若损坏则移取的液体体积必然不准,导致此移液管无法再次使用,只能报废,这样便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移液管与洗耳球是配合使用的,通过挤压洗耳球将溶液吸入移液管内,吸入移液管内溶液的体积与洗耳球的挤压程度有关,由于洗耳球的挤压程度难以精确把握,当挤压程度过大时,吸入的溶液有可能溢出移液管,造成部分溶液进入洗耳球内,当挤压程度不够时,溶液的液面达不到要求,就需要重新操作,利用洗耳球调节移液管内溶液液面也很不精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卸注射式移液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拆卸注射式移液管,包括注射管、上移液管、下移液管和嵌入式插头,所述注射管内容积大于所配合使用的移液管的容积,注射管上设有刻度,注射管内部设有活塞,活塞底部设有软橡胶制的锥形端头,锥形端头与上移液管尾端配合连接,所述下移液管顶部设有嵌入式插头,嵌入式插头和上移液管密封配合,上移液管和下移液管通过卡接装置可拆卸连接,卡接装置包括设置在上移液管下端部外侧的上卡接装置和设置在下移液管上端部的下卡接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上卡接装置包括与上移液管固接的卡圈底座,卡圈底座下部设有两个卡弧,两个卡弧之间形成两个卡口,卡弧一侧设有卡合突起,所述的下卡接装置包括与下移液管固接的卡圈底座,卡圈底座上部设有两个卡弧,两个卡弧之间形成两个卡口,卡弧一侧设有卡合突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卡接装置的卡合突起与上卡接装置的卡合突起相配合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注射管的设置提高了利用移液管取液的效率和精确性,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将移液管分为上移液管和下移液管并设置卡接装置,解决了传统移液管无逆转性损坏无法修复的问题,使资源能够合理的再利用,符合节能减排的措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卡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注射管、2-锥形端头、3-活塞、4-上移液管、5-卡圈底座、6-卡弧、7-卡口、8-卡合突起、9-嵌入式插头、10-下移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可拆卸注射式移液管,包括注射管1、上移液管4、下移液管10和嵌入式插头9,所述注射管1内容积大于所配合使用的移液管的容积,注射管1上设有刻度,注射管1内部设有活塞3,活塞3底部设有软橡胶制的锥形端头2,锥形端头2与上移液管4尾端配合连接,取液时将注射管1的软橡胶制的锥形端头2挤压在上移液管4尾端,实现注射管1与上移液管4密封连接,然后拉动注射管1内的活塞3,溶液就可以吸入移液管内,根据注射管1上的刻度可以判断掌握吸入移液管内溶液的体积,不会造成溶液吸入过多或过少的情况,通过微调活塞3就可以实现移液管内溶液液面的精确调节;所述下移液管10顶部设有嵌入式插头9,嵌入式插头9和上移液管4密封配合,上移液管4和下移液管10通过卡接装置可拆卸连接,卡接装置包括设置在上移液管4下端部外侧的上卡接装置和设置在下移液管10上端部的下卡接装置,所述的上卡接装置包括与上移液管4固接的卡圈底座5,卡圈底座5下部设有两个卡弧6,两个卡弧6之间形成两个卡口7,卡弧6一侧设有卡合突起8,所述的下卡接装置包括与下移液管10固接的卡圈底座5,卡圈底座5上部设有两个卡弧6,两个卡弧6之间形成两个卡口7,卡弧6一侧设有卡合突起8,所述下卡接装置的卡合突起8与上卡接装置的卡合突起8相连接,上移液管4与下移液管10为确定容积的玻璃管,均设置刻度,由于下移液管10需深入试剂瓶中移取溶液,连接处应处于整根移液管中部位置,由于不同型号的移液管体积各有不同,玻璃管粗细、长度均不相同,但同一型号的移液管上下两部分完全相同,故可以替换,连接处为上下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卡圈,卡圈底座5上均设置卡弧6,卡弧6分布在圆环两侧,卡弧6的内环面上各设置一卡合突起8,上移液管4的卡弧6与下移液管10的卡弧6形成的卡口7相对应,下移液管10的卡弧6与上移液管4的卡弧6形成的卡口7配合,当需要连接时,将卡弧6与卡口7对齐,两端均向内旋转,两侧凸起两两接触并卡住,即可固定上、下移液管,当需拆卸时,将两端凸起向外旋转,卡口7松开,即可分离上、下移液管,为了能使移液管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在下移液管10连接处上部设置一圈玻璃内套,内套外壁和下移液管10上部内壁无缝贴合,管壁接触面均为磨砂玻璃,增大摩擦力,使两管紧密接触,上、下移液管均为可更换的标准件,任意一端损坏可用新的替换品替代,当需要两部分组合在一起时,将嵌入式插头9插入上移液管4中,使卡弧6对准相应另一部分件上的卡口7,同时向内旋转,使卡合突起8卡住,这样移液管两部分便固定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颐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苏颐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539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洁净工作台
- 下一篇:一种用于煤矿井下的瞬变电磁拟地震探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