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及其加油口盖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53885.3 | 申请日: | 2014-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367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高学宾;胡海涛;韩小爽;潘凤刚;黄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长安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5/05 | 分类号: | B60K15/05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4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及其 加油 口盖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及其加油口盖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的加油口盖是轿车开启件系统中非常关键的部件之一,该总成与车身的侧围外板之间须有良好的配合关系,作为车身上重要的功能件,必须保证加油口盖正常的开闭功能。
一般汽车加油口盖中控解锁后,加油口盖不自动弹开,受到一个向里的关闭力;当加油口盖开到一定的角度(即到达弹簧平衡点)后,加油口盖会受到一个向外的开启力,保证加油口盖能够打开并且使其不自动关闭。
目前,常用的钣金加油口盖在中控解锁后,开启方式为翘翘板按压开启,开启时加油口盖会围绕翘翘板转动,加油口盖的一半会转动到侧围外板内部,也就是说,在加油口盖关闭时加油口盖会设置于侧围外板的安装孔内,在加油口盖开启时侧围外板的安装孔还需要供加油口盖转入,这种开启方式对侧围外板的型面及工艺要求较高,导致成本较高。
此外,上述且加油口盖结构按压开启比较费力,且只能应用于方形加油口盖。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汽车的加油口盖结构,以降低对车身的侧围外板的型面及工艺的要求,从而降低成本,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的加油口盖结构,以降低对车身的侧围外板的型面及工艺的要求,从而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加油口盖结构的汽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的加油口盖结构,包括:
用于设置在汽车的侧围外板上的加油口盖固定支座;
能够设置于所述侧围外板的安装孔内的加油口盖本体,所述加油口盖本体的一端通过转臂可转动地与所述加油口盖固定支座连接,所述转臂的一端与所述加油口盖本体连接,另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加油口盖固定支座上;
变形时具有垂直于所述加油口盖本体的转动轴线的回复力的弹簧,所述弹簧的固定端设置在所述加油口盖固定支座上并位于所述转臂远离所述加油口盖本体的一侧,运动端设置在所述转臂的弹簧固定部上,且当所述加油口盖本体转动至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的平衡位置时所述弹簧固定部距所述弹簧的运动端的距离最小。
优选的,上述加油口盖结构中,所述弹簧为具有四个直角折弯的异形弹簧,所述异形弹簧的固定端为与所述转动轴线平行的固定直线段,运动端为与所述转动轴线平行的运动直线段。
优选的,上述加油口盖结构中,所述加油口盖固定支座远离所述加油口盖本体的一端设置有沿所述转动轴线方向布置的弧形卡接槽和包裹在所述弧形卡接槽外侧的弧形限位凸起,所述弧形限位凸起与所述弧形卡接槽配合形成第一卡接孔,所述固定直线段可转动地卡设在所述第一卡接孔内。
优选的,上述加油口盖结构中,所述弹簧固定部为焊接在所述转臂上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上设置有沿所述转动轴线方向布置的第二卡接孔,所述运动直线段可转动地卡设在所述第二卡接孔内。
优选的,上述加油口盖结构中,所述加油口盖固定支座上设置有沿所述转动轴线方向设置的转轴,所述转臂靠近所述加油口盖固定支座的一端设置有沿所述转动轴线方向布置的旋转孔,所述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旋转孔内。
优选的,上述加油口盖结构中,所述转臂远离所述加油口盖固定支座的一端与所述加油口盖本体塞焊连接。
优选的,上述加油口盖结构中,所述加油口盖本体包括:
能够与所述侧围外板的安装孔配合的加油口盖外板,所述加油口盖外板上设置有辅助开启部;
设置在所述加油口盖外板内表面上的加油口盖内板,所述加油口盖内板具有能够与卡设在所述侧围外板内侧的锁销。
优选的,上述加油口盖结构中,所述辅助开启部为设置在所述加油口盖外板外表面上的扣手;所述加油口盖内板为中空的环形板。
优选的,上述加油口盖结构中,所述加油口盖本体还包括两个缓冲块,所述加油口盖内板具有两个向远离所述加油口盖外板的方向突出的突边,所述缓冲块一一对应地套设在所述突边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长安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长安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538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用电驱动装置及相应的车辆动力总成、车辆
- 下一篇:CDM静电保护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