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针织布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53812.4 | 申请日: | 2014-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495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黄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市中绣飞梭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14 | 分类号: | B32B3/14;B32B5/26;B32B5/06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55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品的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织布。
背景技术
传统的针织布一般都是在织针的引导下将织线在绣布载体的表面上下穿插而形成,如镂空状的针织布,这些针织布可以广泛用于衣服、被套以及桌布等产品的加工。但是,为了防止针织布发生松散、脱线等问题,现有的镂空状针织布的针织图案较为复杂,一方面给机械化加工带来难度,另一方面使得针织布的种类较为单一。因此,为了丰富针织产品的种类,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如何设计出结构稳定、针织方便的针织布,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针织方便的针织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针织布,其特征在于:包括织布,织布上设有连续布设的由织线构成的曲线单元,相邻曲线单元之间相互扣接构成约束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的针织布通过连续布设的曲线单元构成,且相邻曲线单元之间相互扣接,如此可以有效保证针织布的结构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针织布加工方便,且种类繁多,具体的,相邻曲线单元的结合处相互扣接的同时也可以设置锁紧结,这样可以有效保证针织布自身结构的稳定性,也可以采用纱网作为针织载体,或者是在后序加工过程中再在该针织布上针织其他花样来约束固定针织布上的曲线单元。
附图说明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两种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3是放大织线的直径时图1的Ⅰ部示意图;
图4是织线的第一、第二股线构成的锁紧扣的绕制放大示意图;
图5(a)、(b)、(c)是图1的针织流程图;
图6是图2的针织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针织布,其包括织布,织布上设有连续布设的由织线20构成的曲线单元10,相邻曲线单元10之间相互扣接构成约束配合。如图1和2所示,所述的针织布通过连续布设的曲线单元10构成,且相邻曲线单元10之间相互扣接,这样使得针织布上的曲线单元之间相互约束固定,从而保证针织布结构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针织布加工方便,且种类繁多,具体的,相邻曲线单元10的相互扣接处设置有锁紧结23,这样可以加强针织布自身结构的稳定性,当然,也可以直接采用纱网作为针织载体,从而保证曲线单元之间结构的稳定性,亦或是将所述的针织布作为针织加工的半成品,在后序加工过程中在该针织布上再针织其他单元来约束固定针织布上的曲线单元10,当然,其他单元类似于锁紧结23的延伸,其主要是起到进一步约束固定曲线单元10的作用。
实际加工时,所述曲线单元10的实现结构可以有多种,比如:如图1和3所示,所述曲线单元10的整体轮廓呈圆环形,每个圆环10a上均匀环扣有四个圆环10a1,该四个圆环10a1两两相互环扣,优选的,所述织线20由第一、第二两股线21、22交织构成,第一、第二股线21、22在圆环10a之间的扣接处设置有锁紧结23,所述锁紧结23的绕制方式也可以由多种,比如,图4所示的是织线的第一、第二股线21、22构成的锁紧扣23的绕制放大图,从中可以明显看出,通过第二股线22在第一股线上打结从而形成锁紧结23,这样圆环10a的线条穿过锁紧结23的结环时,通过锁紧结23的锁紧作用即可有效保证圆环10a的稳定性。实际加工时,所述圆环10a是沿着针织布的经向和纬向连续布设,具体的,该针织布的加工流程可以如图5所示:第一步,沿着纬向在针织布上针织迂回前进的第一半圆环;第二步,沿纬向在针织布上针织迂回前进的第二半圆环,第一、第二半圆形整体构成完整的圆环10a2,且第一、第二半圆环的相交处相互扣接;第三步,沿着经向在针织布上针织迂回前进的第三半圆环;第四步,沿着经向在针织布上针织迂回前进的第四半圆环,第三、第四半圆环整体构成完整的圆环10a3,且第三、第四半圆环的相交处相互扣接,不仅如此,第一、第二半圆环构成的圆环10a2与第三、第四半圆环构成的圆环10a3相互扣接且错位布置。
另外,如图2所示,所述曲线单元10也可以是两个迂回线条11b交叉布置构成的中国结10b,迂回线条11b由两个U形迂回布置以使中国结10b形成六个耳翼,其中四个耳翼为U形的迂回部12b,另外两个耳翼为两个迂回线条11b的结合部13b,具体的,所述中国结10b沿着织布20的经向/纬向均匀分布,经向/纬向上的中国结10b的迂回部12b与纬向/经向上的中国结10b的迂回部12b相互扣接,且经向/纬向上的中国结10b的结合部13b同时与与之相靠近的径向和纬向上的中国结10b的结合部13b环环相扣。优选的,所述织线20由第一、第二两股线21、22交织构成,第一、第二股线21、22在中国结10b的迂回部12b和结合部13b处分别设置有锁紧结23,为了进一步理解中国结10b形成的针织布,如图6所示,该针织布的加工流程为:第一步,沿着纬向在针织布上针织迂回前进的多个迂回线条11b1,每个迂回线条11b呈两个U形迂回连接状;第二步,沿着纬向在针织布上针织迂回前进的多个迂回线条11b2,每个迂回线条11b呈两个U形迂回连接状,第一、第二步针织的迂回线条11b1、11b2之间交叉对称布置,且两者构成的中国结10b的结合部13b相互扣接;第三步,沿着经向在针织布上针织迂回前进的多个迂回线条11b3,每个迂回线条11b呈两个U形迂回连接状;第四步,沿着经向在针织布上针织迂回前进的多个迂回线条11b4,每个迂回线条11b呈两个U形迂回连接状,第三、第四步针织的迂回线条11b1、11b2之间交叉对称布置,且两者构成的中国结10b的结合部13b相互扣接。其中,第一步针织的连续布置的迂回线条11b1翻转180°即与第二步针织的迂回线条11b2完全重合,同理,第三步针织的连续布置的迂回线条11b3翻转180°即与第四步针织的迂回线条11b4完全重合。另外,无论是圆环连续布设构成的针织布,还是中国结10a连续布设构成的针织布,我们也可以将针织布理解为由两层构成,即第一、第二步针织构成针织布的第一层织布,第三、第四步针织构成针织布的第二层织布,第一、第二层织布叠加且相互扣接从而实现约束作用,具体的,第一层织布旋转90°后与第二层织布的结构完全一样,且两者错位扣接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市中绣飞梭有限公司,未经黄山市中绣飞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538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夹具组合式电梯井防护门
- 下一篇:一种高层外墙吊装紧固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