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液内对口器驱动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52593.8 | 申请日: | 2014-09-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44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生;朱东志;于常福;孙碧君;艾菁;杨丽;周凤;高华彬;汪兰天;崔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 |
| 主分类号: | F16L55/38 | 分类号: | F16L55/38;B23K37/05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杰 |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口器 驱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内对口器驱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山地施工的管道内对口器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石油管道建设的蓬勃发展,管道山区施工越来越频繁,大口径管道在山区沟下组对焊接一直沿用外对口器组对,但在有坡度管沟内操作笨重的外对口器时难度很大,影响施工的安全质量;而气动内对口器爬坡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山区施工要求。所以迫切需要解决内对口器在山区坡道施工时的爬坡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爬坡能力强的电-液管道内对口器驱动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液内对口器驱动机构,包括液压支撑缸、行走减速机、马达支撑架和驱动轮;液压支撑缸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对称设置的马达支撑架的一端连接,马达支撑架的中部与行走减速机连接,另一端与对口器后笼架连接,行走减速机的外侧设有驱动轮。
进一步地,所述的马达支撑架的两端开设通孔,一端通孔与液压支撑缸铰接,另一端通孔与对口器后笼架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驱动轮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液内对口器驱动机构,具有以下效果:
1)采用电机-液压马达作为动力,轮式驱动结构,驱动力更大,能爬上较大坡度,且能在坡上实现精确定位停车。
2)可以伸缩自如,方便管道进出,克服气动对口器爬坡能力不足,比目前山地普遍使用的外对口器效率更高,对口精度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液管道内对口器驱动机构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1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马达支撑架示意图。
图4为图3马达支撑架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轮示意图。
图6为图5驱动轮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液内对口器驱动机构,包括液压支撑缸1、行走减速机2、马达支撑架3和驱动轮4;液压支撑缸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对称设置的马达支撑架3的一端连接,马达支撑架3的中部与行走减速机2连接,另一端与对口器后笼架连接,行走减速机2的外侧设有驱动轮4。其中,马达支撑架3的两端开设通孔,一端通孔采用螺栓与液压支撑缸1铰接,另一端通孔采用螺栓与对口器后笼架铰接。驱动轮4采用橡胶材质制成,这样不仅不伤管道内防腐层,而且增大了与管壁的摩擦力。
山地施工应用本驱动机构时,由于马达支撑架3采用螺栓与对口器后笼架铰接,对口器在管中行走(不论在钢管中上坡、下坡或走水平路段时)时,液压支撑缸1撑起带动马达支撑架3,马达支撑架3向两边展开,压力作用下使驱动轮4紧贴管壁。电机-液压马达提供液压动力,液压驱动行走减速机2带动驱动轮4紧贴管壁滚动,驱动轮4带动对口器向前行走,实现了管道中大角度爬坡能力,达到35°,完全满足现场山地施工要求。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525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起球抗起毛抗菌防螨面料
- 下一篇:使用包含生物催化剂的微粒捕获CO2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