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兵便携式高原急救面罩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51470.2 | 申请日: | 2014-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27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祝辉;顾建文;匡永勤;杨涛;夏勋;李运明;张新颜;马原;欧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6 | 分类号: | A61M16/06;A61B5/01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林合 |
地址: | 610083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兵 便携式 高原 急救 面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到一种急救面罩。
背景技术
急救面罩提供了一个可以把呼吸需要的氧气从储罐中转入到人体肺部的方法。对于治疗疾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体由塑料,有机硅,或橡胶制成。急救面罩一般只能单人使用,现有的急救面罩具有诸多缺陷,比如呼吸腔与进气管之间相连,缺少缓冲区间,气体直接进入后悔引起患者不适应,舒适度降低。其次,现有的急救面罩进气管的功能单一,在急救过程中,如果现场没有氧气瓶或者供氧机,可能需要实施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时需要防止防止唾液进入呼吸腔内,现有的急救面罩往往便于实施人工呼吸或者便于配合供氧装置,少见两者兼得;此外,在进行急救时,可能需要检测病员的身体特征,比如体温参数;现有的面罩在急救时不便于检测口腔温度;再者,现有的急救面罩不能够对金融与呼吸腔的氧气量进行二次调节,而且携带不方便,使其在高原上的适用性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多功能、适用于高原的单兵急救面罩。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单兵便携式高原急救面罩,包括面罩盒和呼吸罩;面罩盒内设有衬垫,衬垫上设有分别放置呼吸罩、软导管和消毒棉签的容纳腔;呼吸罩与人体面部和鼻梁生理曲线贴合,呼吸罩上设有固定带,固定带上设有锁扣;
呼吸罩内部具有呼吸腔和缓冲腔,呼吸腔内安装有开口器,开口器的顶端设有温度传感器,开口器的下端为锥形,上端贯穿缓冲腔延伸至呼吸罩表面上。开口器的上端口设有温度显示器,温度显示器与温度传感器连接,且温度传感器和温度显示器的连接导线设置在开口器内部;
缓冲腔内设有进气口和与呼吸腔连通的通气口,呼吸腔内设有与外界相通的出气口,缓冲腔内的进气口与呼吸腔的出气口上均设有单通阀;
进气口上连接有呼吸管,呼吸管上连接有氧气支管和气囊呼吸器,呼吸管和氧气支管之间的管道内设有消毒吸水棉和单通阀,气囊呼吸器的两端内部设有单通阀,其中一端设有气囊进气管,另一端安装在呼吸管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呼吸罩内设有呼吸腔和缓冲腔,进入呼吸罩内的气流经过缓冲腔内才会进入呼吸腔,增加了缓冲腔可以使气流更加平稳顺畅,避免给病员带来不适;
2、本实用新型的呼吸罩、软导管和消毒棉签可以放置在面罩盒内固定,避免使用时缺少相应的急救设备,引起混乱发生;
3、缓冲区内设有转轴和圆形挡片,可以对进行呼吸腔内的气流量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呼吸罩示意图;
图2为呼吸罩的侧视图;
图3为凹槽与转动轴的装配图。
其中,1、呼吸腔;2、缓冲腔;3、开口器;4、出气口;5、呼吸管;6、氧气支管;7、气囊呼吸器;8、气囊进气管;9、圆形挡片;10、转动轴;11、凹槽;12、消毒洗水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单兵便携式高原急救面罩,包括面罩盒和呼吸罩,面罩盒包括两个铰接的盒体,两个盒体扣合在一起内部可以形成一个密封空间。面罩盒内设有衬垫,衬垫为软质材料制成,衬垫安装在面罩盒其中的一个盒体内部。衬垫上设有分别放置呼吸罩、软导管和消毒棉签的三个容纳腔;其中一个容纳腔与呼吸罩的外形相同,刚好将呼吸罩嵌入其内部;另外两个容纳腔为矩形腔,用于放置软导管和消毒棉签。面罩盒与现有的急救箱形状相似,用于安防呼吸罩。
呼吸罩与人体面部和鼻梁生理曲线贴合,用于将人面扣合在呼吸罩内,不仅让病员感到舒服,也避免漏气。呼吸罩上设有固定带,固定带上设有锁扣;固定带为弹性带,配合两端上的锁扣可以将呼吸罩牢固的固定在病员脸面上。
呼吸罩内部具有呼吸腔1和缓冲腔2,呼吸腔1内安装有开口器3,开口器3的顶端设有温度传感器,开口器的下端为锥形,上端贯穿缓冲腔2延伸至呼吸罩表面上。开口器3的上端口设有温度显示器,温度显示器与温度传感器连接,且温度传感器和温度显示器的连接导线设置在开口器3内部。开口器3不仅可以使病员的口张开进行呼吸,也可以探测口腔温度,便于下一步治疗。
缓冲腔2内设有进气口和与呼吸腔1连通的通气口,呼吸腔1内设有与外界相通的出气口4。缓冲腔2内的进气口与呼吸腔1的出气口4上均设有单通阀,防止气流回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514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