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纳米摩擦发电的振动能量发电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49844.7 | 申请日: | 2014-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314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 发明(设计)人: | 余兆烜;王琼瑶;万冬梅;范鹏飞;刘伟文;卿绍伟;胡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N1/04 | 分类号: | H02N1/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0044 重庆市沙坪***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纳米 摩擦 发电 振动 能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量转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将振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属于自动发电设备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具有多种功能和高度集成化的微型电子器件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与之匹配的供电元件的研究却相对滞后。一般说来,微型电子器件的电源都是直接或者间接来自于电池。一方面,电池具有体积大、质量重、对环境或人体有害等缺点;另一方面,在微型电子器件所应用的环境中,振动能量几乎无处不在却无法进行有效的回收。因此,开发出能将振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以取代电池作为微型电子器件的供电元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能将机械能有效地转化为电能的发电机均是以电磁感应为原理的,将水流、气流、核能通过水轮机、汽轮机等动力机械转化为机械能,再传给发电机由发电机转换为电能。这些传统发电机都需要相对集中、大强度的能量输入,而由于微型电子器件所应用的环境产生的是强度较小的动能,无法利用这些发电机进行能量转化;同时,这些传统发电机的体积较大、结构复杂,无法作为微型电子器件的供电元件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纳米摩擦发电的振动能量发电装置,该装置可以有效地将环境中产生的施加在该装置上的振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振动能量发电装置采用双层磁弹簧结构,其中,
圆筒形的外壳内具有上层的第一磁铁、中层的第二磁铁、下层的第三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三磁铁与外壳固定连接,第二磁铁能够在外壳内进行上下方向的往复运动;
第一磁铁的下侧面连接有柱状的第一泡沫材料层,所述第一泡沫材料层的下侧面覆盖第一导电金属材料层;
第二磁铁的上下两侧分别连接有柱状的第二泡沫材料层和第三泡沫材料层;所述第二泡沫材料层的上侧面覆盖有第二导电金属材料层,且在所述第二导电金属材料层的上侧面覆盖有第一电负性材料层;所述第三泡沫材料层的下侧面覆盖有第三导电金属材料层,且在所述第三导电金属材料层的下侧面覆盖有第二电负性材料层;
第三磁铁的上侧面连接有柱状的第四泡沫材料层;所述第四泡沫材料层的上侧面覆盖第四导电金属材料层;
所述第一导电金属材料层与第一电负性材料层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第二电负性材料层与第四导电金属材料层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所述磁铁、泡沫材料层、导电金属材料层和电负性材料层的直径与圆筒形外壳的内径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导电金属材料层为铝箔。
优选地,所述电负性材料层为薄片状聚四氟乙烯(PTFE)。
优选地,所述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为5mm左右。
本实用新型基于纳米摩擦发电原理,通过双层磁弹簧结构的振动能量发电装置回收振动的机械能,有效利用了环境中本将浪费的能量,解决了与微型电子器件供能相关的问题,实现了微型电子器件的自供电。另外,由于摆脱了传统的电池供电,本实用新型同时还能改善难以回收的废旧电池的污染问题。本实用新型体积小巧,便于携带、部署,主体发电材料为价格低廉的PTFE与铝箔,发电结构简单、电力输出稳定,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可以保持正常工作,大大方便了微型电子器件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振动能量发电装置的发电原理;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振动能量发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导电金属材料和电负性材料之间发生摩擦时,由于电性的差别,导电金属材料a表面感应出正电荷,电负性材料b表面感应出电负荷。由于静电感应与间距有关,间距越小,静电感应就越强,感应出的电荷越多。导电金属材料a和电负性材料b的间距沿虚实箭头方向变化时,就会在电负性材料b和导电金属材料a之间产生持续不断的电动势,通过导线连接,使得电荷在二者之间不断传递,产生电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498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制或玻璃工艺制品自动加工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电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