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CD端子部补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48903.9 | 申请日: | 2014-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43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成小定;王建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博一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林弘毅;聂汉钦 |
地址: | 21412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cd 端子 部补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LCD端子部补强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的剖面图,图2为现有技术去除触摸屏1后的俯视图,在可触摸电子显示屏中,触摸屏1和TFT玻璃4之间依次有上偏光片2和彩色滤光片3,由于要在TFT玻璃上4安装IC芯片6,所以上偏光片2和彩色滤光片3的面积小于TFT玻璃4和触摸屏1的面积,则在靠外边缘的端子部位,触摸屏1和TFT玻璃4之间有一间隙区8,在间隙区8处,IC芯片6的旁边没有其他支撑结构,LCD的端子部受外力挤压或碰撞时容易发生断裂,尤其是在背光面板没有保护的情况下,TFT玻璃4更易发生折断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LCD端子部补强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LCD端子部补强结构,包括触摸屏、上偏光片、彩色滤光片、TFT玻璃、下偏光片和IC芯片;所述下偏光片粘贴在TFT玻璃下表面,所述触摸屏和TFT玻璃的上表面之间依次安装有上偏光片和彩色滤光片;所述上偏光片和彩色滤光片的面积小于触摸屏的面积和TFT玻璃的面积,则在上偏光片和彩色滤光片旁边,触摸屏和TFT玻璃之间有间隙区,所述IC芯片安装于TFT玻璃上,间隙区之中;还包括PET胶带,所述PET胶带位于IC芯片旁边,间隙区之中,所述PET胶带的高度与偏光片和彩色滤光片的高度之和相等,恰好支撑在触摸屏和TFT玻璃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LCD的端子部加贴PET胶带,填补触摸屏与TFT玻璃之间存在的间隙区,达到补强作用。当受外力作用时,由于触摸屏与TFT玻璃之间的间隙区一部分被PET胶带填充,LCD不易因变形而断裂,从而起到补强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剖面图。
图2是现有技术去除触摸屏后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去除触摸屏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面图。本实用新型包括触摸屏1、上偏光片2、彩色滤光片3、TFT玻璃4、下偏光片5和IC芯片6;所述下偏光片5粘贴在TFT玻璃4下表面,所述触摸屏1和TFT玻璃4的上表面之间依次安装有上偏光片2和彩色滤光片3;所述上偏光片2和彩色滤光片3的面积小于触摸屏1的面积和TFT玻璃4的面积,则在上偏光片2和彩色滤光片3旁边,触摸屏1和TFT玻璃4之间有间隙区8,所述IC芯片6安装于TFT玻璃4上,间隙区8之中。还包括PET胶带7,所述PET胶带7位于IC芯片6旁边,间隙区8之中,所述PET胶带7的高度与偏光片2和彩色滤光片3的高度之和相等,恰好支撑在触摸屏1和TFT玻璃4之间。
图4是本实用新型去除触摸屏1后的俯视图。由图4所示,所述IC芯片6安装于TFT玻璃4上,间隙区8之中。PET胶带7位于TFT玻璃4上,环绕IC芯片6安装,可以起到支撑LCD端子部的作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可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构思的前提下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其他改进和变化,均应认为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博一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博一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489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