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溶胶取样除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48826.7 | 申请日: | 2014-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884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沈福;傅翠明;马英豪;席萍萍;孟丹;张志龙;李静韬;卢正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22 | 分类号: | G01N1/22;G01N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1 | 代理人: | 田明;任晓航 |
地址: | 030006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溶胶 取样 除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除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溶胶取样除湿装置,该装置即适用于放射性的气溶胶取样,也适用于普通气溶胶或PM取样。
背景技术
随着日本核电事故及PM2.5问题的影响,人们对于放射性气溶胶危害与非放射性气溶胶危害认识越来越清楚,气溶胶监测技术从核能相关领域向综合行业有了较大发展。然而,气溶胶监测技术不是一门简单的只要能抽气就可以获取到所需关注的气溶胶。并且取样及监测与湿度、温度等相互作用,关系复杂。目前状况可归结为如下:
(1)放射性气溶胶监测想当然认为只要通气并抽到气体就可以实现气溶胶取样和测量;
(2)即使放射性气溶胶取样技术符合规范,但遇到有湿气,并可能发生凝结而影响取样正确性和监测系统安全时并未做更多考虑。
(3)少部分考虑并设置除湿的装置也是认为只要连通就可以除湿,即使能除湿也存在没考虑到取样终端前也是会存在凝结水或者液态物质而影响取样和测量甚至损坏测量系统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溶胶取样除湿装置,该装置设置在取样收集器前端的气体传输管路上,在除湿的同时确保取样的可靠性,并且有效保护取样探测系统。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气溶胶取样除湿装置,该装置设置在取样或探测系统前端的气体传输管路上,该装置包括上弯管、下弯管以及盛放液态容器,所述下弯管设置在所述上弯管的下方,所述上弯管下部和下弯管上部均为八字形结构,所述上弯管下部套设在所述下弯管上部,且上弯管下部与下弯管上部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上弯管下部和下弯管上部分别穿设在所述盛放液态容器中。
进一步,所述上弯管曲率为该上弯管管径的5倍以上。
进一步,所述上弯管八字形结构的张开角度大于下弯管八字形结构的张开角度。
进一步,所述上弯管下部与所述下弯管上部均为尖锐形。
进一步,所述上弯管下部与下弯管上部的间隙大于0mm。
进一步,所述上弯管上部管径与所述下弯管下部管径相同。
进一步,所述盛放液态容器的侧壁上设有观察窗口。
进一步,所述观察窗口为圆形或椭圆形。
进一步,所述盛放液态容器的侧壁上还设有阀门,该阀门设在所述观察窗口的下方。
进一步,所述阀门为液位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除湿装置,无需加热措施即可有效的除去气溶胶或PM测量中大量的水或液态,有效保护放射性气溶胶或PM取样监测系统的水汽;
(2)该除湿装置,不仅能去除水分,而且对于取样的影响也较其它措施小,具有优异的可靠性;
(3)该除湿装置,可以保证有效去除气溶胶或PM取样水分,且不会改变取样探测系统温度,有效保障探测系统的寿命;
(4)该除湿装置,可克服取样时湿气对取样的干扰和对探测系统的破坏,并克服普通的除湿方法的气溶胶损失严重问题,从而最大化的保护取样系统和探测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溶胶取样除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上弯管 2-下弯管 3-盛放液态容器
4-观察窗口 5-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溶胶取样除湿装置,该除湿装置即适用于放射性气溶胶取样除湿,也适用于非放射性气溶胶或PM取样除湿。该除湿装置设置在取样或探测系统前端的气体传输管路上,其包括上弯管1、下弯管2以及盛放液态容器3。其中,下弯管2设置在上弯管1的下方,优选设置在上弯管的正下方,上弯管下部和下弯管上部均呈八字形结构,上弯管八字形结构开口角度大于下弯管八字形结构开口角度,上弯管下部套设在下弯管上部,且套设部分留有间隙;上弯管下部和下弯管上部分别穿设在盛放液态容器中,上弯管、下弯管以及盛放液态容器形成密闭体,上弯管的上端与取样或探测系统的传输管路相连接,下弯管的下端与收集或探测系统相连接。
为了有效的提升除水效果,上弯管1内气流为层流形态,上弯管1曲率为该管径5倍以上,但不易过大,避免传输距离的明显增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未经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488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大垂直石材水幕墙施工工法
- 下一篇:深浅底蹲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