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羊食咽部上皮细胞及黏液采集探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48366.8 | 申请日: | 2014-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20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林彤;常惠芸;邵军军;赵付荣;张永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B10/02 | 分类号: | A61B1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730046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羊食咽部 上皮细胞 黏液 采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羊活体采样所用的专用采样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羊食咽部上皮细胞及黏液采集探杯。
背景技术
我国是养羊大国,羊产业也是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绵羊/山羊品种资源丰富,存栏量近3亿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肉羊产业。养羊业不仅是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农牧民赖以生存和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而且在一些农区,养羊业的发展势头更为迅猛。
早在20世纪初期,人们发现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FMDV)的持续感染性,但是没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持持续感染理论。1959年,巴西科研人员Van Bekkum等人首次利用食道探杯采集牛食道及咽部的上皮细胞及黏液,从病后8个月而临床健康的牛食道、咽喉部刮取物中分离到感染性口蹄疫病毒才证实了口蹄疫病毒的持续感染性。而口蹄疫主要感染偶蹄动物,羊作为偶蹄反刍动物,活体查毒也是其必要的手段。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多样,与许多国家接壤,病原易感动物多而复杂,但病原持续性感染的研究相对滞后,原因之一就是由于缺乏特定的采样器械,无法采集到需要的病原样品,尤其是对于个体较大的动物,活体采样的难度非常困难。而且病毒的检出率非常低。采用本实用发明可以解决活体采样的困难。该实用新型发明的优点及特点在实用新型内容中有描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刺激咽喉部的组织,采集效率高,专用于采集活体查毒的羊食咽部黏液及上皮细胞采集探杯。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羊食咽部上皮细胞及黏液采集探杯,所述采集探杯包括采集杯、拉杆和手柄,所述拉杆前端穿过所述采集杯杯口后与所述采集杯连接,后端连接所述手柄,所述采集杯杯口为内切斜刃,所述拉杆长度为340-420mm。
其中所述拉杆前端连接所述采集杯杯底。
其中所述拉杆前端连接所述采集杯底部中心位置。
其中所述采集杯杯体为圆筒状,杯底外部边缘为半圆形。
其中所述手柄为把柄环。
其中所述采集杯高25-28mm,外径为17-19mm,内径为14-16mm。
其中所述采集杯、所述拉杆及所述手柄材质为不锈钢或黄铜。
本实用新型采集探杯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取得了如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集探杯的杯口为向内的斜刃,朝向拉杆一侧开口,该设计更利于杯口贴近咽部上皮,可以将刺激产生的脱落的上皮细胞及黏液收集进桶状采样杯;
2、本实用新型采集探杯拉杆的后端设一把柄环,该设计在于能够很好的控制杯体在羊咽部的位置,可以360°采集黏膜上皮细胞及黏液;
3、本实用新型采集探杯采集器的杯状体为圆桶状,杯底外缘为光滑的半圆形,该设计不会损伤羊的口腔及食道上部,更有利刺激羊的食道及咽部。
4、本实用新型采集探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采集效率高,成本低,易于加工制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采集探杯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羊食咽部上皮细胞及黏液采集探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羊食咽部上皮细胞及黏液采集探杯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采集杯;2-拉杆;3-把柄环;4-内向切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羊食咽部上皮细胞及黏液采集探杯,包括采集杯1、拉杆2和手柄,手柄为把柄环3,拉杆2前端穿过采集杯1杯口后连接至采集杯1杯底中心位置,后端连接把柄环3,采集杯1杯口为内切斜刃4,杯体为圆筒状,杯底外边缘为光滑的半圆形,采集杯1、拉杆2及把柄环3为不锈钢或黄铜材质,拉杆2长度为340-420mm,采集杯1高25-28mm,外径为17-19mm,内径为14-16mm。
使用时,将采集杯1伸入羊口腔内,通过杯口的内向切刃刮取有效部位上皮细胞及口腔黏液,把柄环3可以360°旋转进行任意部位的刮取,外部杯底部外缘为光滑的半圆形,以便送入羊食道时不会损伤食道黏膜;杯体为圆桶状,以便顺利送入羊食道,不会因羊的咀嚼而破坏,更有利于360°受力。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483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增效复合台阶钻头
- 下一篇:一种带分屑槽的大直径钻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