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凸轮中高频表面淬火的感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48342.2 | 申请日: | 2014-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117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唐元超;方成鑫;刘头明;刘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航天红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10 | 分类号: | C21D1/10;C21D9/3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63000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凸轮 高频 表面 淬火 感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凸轮中高频表面淬火的感应器装置,适用于汽车中、后桥凸轮轴凸轮部位的表面感应淬火。
背景技术
汽车中、后桥凸轮轴为汽车制动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刹车时,凸轮轴旋转,撑开制动蹄片,通过蹄片与制动鼓的摩擦阻止车轮旋转。在刹车过程中,凸轮轴的凸轮表面将与蹄片发生摩擦,尤其是频繁刹车时,这种摩擦更加严重。为提高凸轮轴的使用寿命,需要对凸轮轴凸轮部位进行表面感应淬火。目前凸轮轴的凸轮部位在中频表面感应淬火时存在的问题是会产生尖角效应,淬硬层不均匀。
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目方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凸轮中高频表面淬火感应器装置,在凸轮轴进行表面感应淬火工序时使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凸轮中高频表面淬火感应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凸轮中高频表面淬火感应器由开口圈、有效圈、水管、左右汇流板、云母片、水管接头组成,其中,有效圈固定在开口圈中,两者之间形成开口腔体,有效圈内形的圆弧部分及直边部分与所加热的凸轮相对应,有效圈对应凸轮两尖角处,分别以凸轮尖角位置为圆心设置圆孔,底部设有周圈均布的喷淋圆孔,水管为一端开口的槽形连接管,云母片置于左右汇流板之间,与汇流板同时固定在水管的横向开槽中,形成左右水腔,水管开口端与开口圈1、有效圈连接,后端与水管接头连通。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能完全防止凸轮轴凸轮部位在中频表面感应淬火时的尖角效应,得到均匀的淬硬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凸轮中高频表面淬火的感应器装置结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剖视图
图3是汽车中、后桥凸轮轴主视图;
图4是图3所示凸轮轴凸轮部分的局部视图。
图中:1-开口圈、2-有效圈、3-水管、4-左右汇流板、5-云母片、6-水管接头、7-喷淋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开口圈1、有效圈2、水管3、汇流板6(左右各1)、云母片4、水管接头5组成,其中,开口圈1为壁厚为2mm的开口环,有效圈2是感应器的主要加热元件,其外形是环形槽,内形的圆弧部分以及直边部分与凸轮(所加热的零件)配做,保证周向间隙均匀为2.5-3mm,开口圈1与有效圈2焊接形成一个开口腔体,有效圈内形对应凸轮两尖角处,分别以凸轮尖角位置为圆心,钻R6圆孔,增大尖角处感应器与零件间的间隙,防止尖角效应,另外有效圈2底部设有一圈倾角为45°指向有效圈轴线的直径为φ2喷淋圆孔7,以便向零件喷淋冷却剂;水管3为一端开口的槽形连接管,云母片4厚度2mm,其作用是防止感应器短路,置于左右汇流板6之间,与汇流板6同时固定在水管3槽中,形成左右水腔,水管3开口端与开口圈1、有效圈2连接,后端与水管接头5连通,形成一个连通的水流通道,水管接头5为冷却剂水流入口;汇流板6后端与中高频感应机床电极相连。除云母片以外的所有组件均采用T2或T3紫铜制作,各金属件采用铜焊连接。
使用时,将感应器固定在机床电极上,零件固定在机床顶尖上,调整感应器使之有效圈与零件凸轮部分周向间隙均匀,开启电极,将高压冷却水通过水管接头5送入感应器的开口圈1和有效圈2之间的腔体内,冷却水在冷却感应器的同时,从有效圈2底部喷淋圆孔喷出,对零件表面进行淬火,随着零件相对感应器轴向移动,以连续淬火方式完成整个凸轮表面感应淬火。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容易,使用方便,能有效防止凸轮类零件中高频表面感应淬火时的尖角效应,是一种既经济又适用的凸轮类零件中高频表面感应淬火装置。凡是依据本结构方案制作的该类装置,均属该实用新型装置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航天红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贵州航天红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483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