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公路可导向蜂网状吸能防撞垫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48286.2 | 申请日: | 2014-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592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孙捍坤;廖红玲;代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正道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15/14 | 分类号: | E01F15/14 |
代理公司: | 湘潭市汇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08 | 代理人: | 宋向红 |
地址: | 518101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公路 导向 网状 吸能防撞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公路防撞垫,尤其是涉及一种公路可导向吸能防撞垫。
背景技术
可导向吸能防撞垫是置于护栏端头及收费站分流砼之前、具有车辆正碰时缓冲吸能及侧碰时顺利导向的多功能防撞设施。目前,国内的防撞垫产品类型不多,功能较单一,钢性太强的防撞垫易对乘员及车辆造成重大伤害,钢性太低的防撞垫不能很好地阻挡车辆的冲击,引发二次事故,而且,现有技术的吸能防撞垫都是针对固定路况而进行大小长度的设计,不能适应多种情况下的实用要求,若是要改变使用环境的话,就需要另外再制造匹配的防撞垫,因此,二次利用的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防撞垫产品功能单一、钢性太强以及二次利用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公路可导向蜂网状吸能防撞垫。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该公路可导向蜂网状吸能防撞垫,包括前端导向吸能桶、后支撑座,其特点是:在前端导向吸能桶与后支撑座之间设置有多组蜂网状吸能组件,相邻的蜂网状吸能组件的前、后端之间通过连接支架连接;在每个连接支架上各设有左、右两个导杆通孔,两根横置的L形导杆分别穿过每个连接支架的左、右导杆通孔将各连接支架串联起来;所述L形导杆的前端竖直边预埋于地下,后端固定于后支撑座上;所述连接支架的侧面固定有多组波形护栏导向板,所述前端导向吸能桶的两侧面与前端连接支架的侧面固接,所述后支撑座与后端连接支架固接,后支撑座的底脚预埋于地下。
具体的,所述蜂网状吸能组件包括依次上下均匀分布的若干层蜂巢状吸能板,蜂巢状吸能板的前后端固定在蜂巢固定槽内,蜂巢固定槽再与连接支架连接。
更具体的,所述蜂巢状吸能板是由多个梯形波蜂巢折板竖向放置,相互扣合而形成蜂巢状的结构。
进一步,在所述波形护栏导向板的后端连接有一组波形过渡板,波形过渡板与高速公路上设置的波形护栏形成无缝连接。
具体的,所述连接支架是一个带有两个支撑底脚的方形框架结构。
具体的,所述后支撑座为框架结构,其前端上部为板状方形框架,下部及后端为板凳形四底脚结构,板状方形框架与底脚之间设有支撑斜杆,其四底脚预埋于地下。
具体的,所述前端导向吸能桶的前端面为弧面,其正面贴有反光导向膜,其反面中间与一梯形折板围合成一个竖向的梯形空腔。
具体的,所述各连接支架与所述各蜂网状吸能组件之间采用螺丝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波形护栏导向板上开有纵向螺钉槽孔,波形护栏导向板通过螺钉与各连接支架侧面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公路可导向蜂网状吸能防撞垫,采用蜂网状吸能组件作为车辆撞击防撞垫时的吸能主体,这种类似于蜂巢的结构,受冲击时能起到较好的吸能作用;各吸能主体通过L形导杆串联,受冲击时能沿导杆收缩,使防撞垫的钢性不致于太强;因各连接支架与所述各蜂网状吸能组件之间采用螺丝固定连接,当某一吸能主体受损时,便于拆卸更换,并能针对固定路况而灵活进行大小长度的设计。因此,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防撞吸能效果好,功能增强,拆卸维修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防撞垫安装于地面上的立面视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图1蜂网状吸能组件中一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梯形波蜂巢折板的主视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图1中连接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波形护栏导向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波形过渡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后支撑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前端导向吸能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中L形导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本实施例所述各部件采用钢材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正道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正道公路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482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