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同轴激光器耦合下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48234.5 | 申请日: | 2014-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290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冠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奥雷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200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轴 激光器 耦合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通信激光器次模块生产夹具,尤其涉及一种激光次模块激光组件耦合下夹具。
背景技术
在同轴型激光器焊接封装中,上夹头夹持光纤组件,下夹头夹持激光器,在激光器上电后,激光光束耦合进入光纤组件的陶瓷插芯中,通过上夹头和下夹头的六维相对移动找到激光器和光纤耦合时的最大光功率。
同轴封装激光次模块包括同轴光发射次模块(TOSA)、同轴光接收次模块(ROSA)和同轴光收发一体次模块(BOSA),是光通信模块中最重要的零件,且其成本是占整个光模块的最大比重。夹具在工作中是否具有很好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对耦合封装的效率和激光次模块的性能影响很大。
如何提高同轴封装次模块耦合效率、增加直通率,减少产品不良率,降低生产成本,一直都是光通信行业追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生产同轴封装次模块的耦合夹具起到一个尤为重要的作用,现有的耦合夹具存在加工时难以保证同轴度,制作更换跳线工序繁琐,同时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零部件配合松动,导致夹头结构稳定性变差,出现焊接前后光功率变化大,焊接后光功率变小等不良情况,造成大量生产成本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或其他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同轴激光器耦合下夹具。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气动夹紧能够自动定心,保证激光器半成品居于中心,夹紧工件加持力恒定且可调,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稳定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同轴激光器耦合下夹具,包括:外壳12,所述外壳12固定在气缸座16上封装有下夹具组件,所述下夹具组件包括:下夹头13,所述下夹头13内置管脚定位器18;连接件14,通过所述连接件14的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下夹头13和气缸15,所述气缸15固定在所述气缸座16上;其中,所述外壳12的上表面还装有锥套11,所述锥套11设有开口套嵌住所述下夹头13。
进一步地,所述下夹头13还包括:尾座33,多个弹性瓣32和卡爪31,所述多个 弹性瓣32为顶部带有锥面的薄壁弹性套筒,其分别通过径向导槽安放在所述尾座33上,且其上端面组合形成一个锥体,所述卡爪31设置于每一所述弹性瓣32的锥体顶端,其中,所述多个弹性瓣32组合成的锥面与所述锥套11紧密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管脚定位器18还包括弹性插芯,所述弹性插芯包括第一定位片34、第二定位片35,所述第一定位片34、第二定位片35之间通过弹性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定位片34上设置有管脚定位座36,所述管脚定位座36顶部形成有多个管脚插孔,其底部形成有多个接线柱,所述多个接线柱与所述管脚插孔电连接,且穿过所述弹性连接件37以及所述第二定位35片引出。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14包括上连接部34和下连接部35,所述上连接部34设有内凹槽和外螺纹,所述内凹槽用于容纳所述弹性插芯,所述外螺纹用于与所述下夹头尾部的内螺纹连接;所述下连接部35设有外螺纹,且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气缸15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夹头13内置管脚定位器18具体为所述第一定位片34卡设于所述连接件的内部凹槽中;所述第二定位片35卡设于所述弹性瓣32的锥体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12为一圆筒,所述圆筒的下表面设有外部圆底座,所述外部圆底座通过螺钉与所述气缸座16固定;所述圆筒的上表面设有内圆开口,以容纳所述锥套11,所述锥套11底部形成锥座,所述锥座通过螺钉与所述圆筒的上表面固定,其中,所述圆筒的底部设有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锥套11的外表面与所述圆筒的内圆开口紧密结合,所述锥套11的内表面形成一锥面,其与所述下夹头13的卡爪外锥面紧密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以气动挤压使得夹具变形收缩达到夹紧激光器半成品的方式,代替原来手动锁紧螺纹夹紧激光器半成品。其中,手动锁紧螺纹包括弹性复位、杠杆支撑变形等其他手动方式使夹具锁紧而使半成品得到夹持牢固的方式。
2、手动装夹的过程繁琐且定位不精确,气动下夹头具有很好的定心精度,装夹卸载快速,能提供恰当的夹持力,且夹持力可根据需要调节。
3、手动装夹不能保证每个激光器半成品装夹的稳定性,以气压传动作为弹性夹头工作动力源,保证每个零件夹持不会过载。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 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奥雷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奥雷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482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通信传输领域的微型多孔集束管
- 下一篇:一种三维成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