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船用空气管头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48172.8 | 申请日: | 2014-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243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于洪莲;徐军;司马瑞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台市远洋船舶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J2/00 | 分类号: | B63J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刘忠祥 |
地址: | 22421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用空 气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用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防止液体流入通气管内的空气管头。
背景技术
空气管头应用于各类船舶中各种船舱的透气通道外侧端,用以保持透气通道内外的空气流通,防止船舱内压力过高或过低,而在船舶遇有倾斜或风浪等情况时,空气管头要能及时关闭,防止水流进入船舱内,这一功能通常是利用空气管头内设置的浮子和与之相对应的密封圈来实现的,当有水流浸没空气管头的进气口时,浮子在液体浮力的作用下随水流上升而与密封圈贴合,将进气口与透气通道之间关闭,阻止水流的进入。
常用的空气管头采用浮球作为透气通道启闭的控制元件,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由于波浪的冲击波动影响浮球位置,因而不能及时准确地与密封圈贴合对水流进行有效的阻止,使得部分水流能越过密封圈,还由于密封圈与透气通道之间是无阻挡的,水流越过密封圈就直接经透气通道进入到船舱内,会对船舱内部造成侵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船用空气管头,它能保证浮子及时准确关闭透气通道,并能有效阻止水流进入船舱。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船用空气管头,包括外壳体、内壳体、法兰接口、进气口与浮动密封体,所述法兰接口连接在外壳体上,所述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围成通气腔,该通气腔经密封圈与内壳体内腔通连,所述内壳体内腔与进气口通连,所述密封圈设置于内壳体上端口下方;所述浮动密封体上设置有导向盲孔,浮动密封体经导向盲孔活动套接在导柱上,导柱安装在内壳体底板上;导柱外圆表面设置有减摩层。
在上述结构中,由于所述浮动密封体上设置有导向盲孔,浮动密封体经导向盲孔活动套接在导柱上,导柱安装在内壳体底板上,则当有水流从进气口进入时,浮动密封体会在水流液体浮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且该运动是在导柱的引导下进行的,浮动密封体在导柱的引导下准确地到达与密封圈相贴合的位置而将透气通道关闭,浮动密封体上设置的导向盲孔保证了水流不会从浮动密封体与导柱之间进入到密封圈的上方;又由于在导柱外圆表面设置有减摩层,则当浮动密封体在水流的作用下上下运动时,浮动密封体与导柱之间由于减摩层存在使得摩擦阻力相当低,浮动密封体的上下运动也就变得十分灵活,从而保证了透气通道的及时启闭;还由于所述密封圈设置于内壳体上端口下方,则在密封圈与透气通道之间形成了一道由内壳体壁构成的隔离挡板,当浮动密封体与密封圈贴合之前的瞬间有水流冲击而透过密封圈时,这部分水流会被内壳体上端口下方的内壳体壁阻挡而不得进入透气通道内,当浮动密封体下降打开透气通道时,这部分水流会从密封圈处回流至内壳体内腔内并从进气口排出,从而有效地阻止了水流进入到船舱内。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密封圈上侧面距内壳体上端口之间的高度距离为100-200毫米。采用该实施方式,100-200毫米的高度距离可以较好地阻挡由于水波冲击而产生的进入密封圈上侧的水流,保证了水流不进入船舱之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浮动密封体为球形体。采用该实施方式,球形体的浮动密封体与密封圈更易形成良好的贴合,也就能更好地保证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密封圈的密封面设有唇边。这样,带有密封唇边的密封圈可以与浮动密封体保持更多的接触面积,密封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密封圈的密封面为球弧面,该球弧面所在圆球直径与所述球形体的浮动密封体直径相等。采用该实施方式,球弧面的密封圈更适合于与球形体的浮动密封体形成良好的密封。
本实用新型另一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导柱与密封圈同轴设置。采用该实施方式,可以保证浮动密封体与密封圈之间对称贴合,避免浮动密封体与密封圈之间产生偏斜而造成密封不良。
本实用新型又一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进气口处设有滤网。该滤网可以阻止水流中的杂质粘附于密封圈或浮动密封体上而造成密封失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船用空气管头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船用空气管头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结构中内壳体端口部位及密封圈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所示结构中导柱的放大图;
图4是图1所示结构中密封圈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台市远洋船舶配件有限公司,未经东台市远洋船舶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481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糜状物电动定量灌装机
- 下一篇:一种扑翼滑翔混合型水下航行探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