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油压力传感器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45222.7 | 申请日: | 2014-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864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贾章坡;康华苹;庄继珍;卢平;张玲玲;侯斐;耿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20 | 分类号: | F01M1/20 |
代理公司: | 襄阳嘉琛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7 | 代理人: | 严崇姚 |
地址: | 44100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油 压力传感器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机油压力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自动监测汽车发动机机油压力的传感器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上用于监测发动机机油压力的传感器按输出信号分主要有二种:一种是输出为连续电压信号的传感器,另一种是输出为一路连续电阻信号加一路开关的传感器,该两种传感器的成本较高,且还需要汽车仪表后续用程序判断再确定发动机机油压力是否正常。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出为一路开关的传感器,成本较低、可以直接在仪表上串接指示灯用以提示驾驶者发动机机油压力是否正常,具有产品结构精巧、使用寿命长和长期工作可靠性好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机油压力传感器总成,其特征是:由壳体总成、下弹簧座、测量弹簧、端钮总成组成;其中,壳体总成由壳体、密封垫圈、膜片、压板、顶芯组成,密封垫圈、膜片、压板、顶芯被压铆固定在壳体腔内,压板为圆形,压板中部向一侧凹进,且凹进的面上设有通孔,顶芯的一侧与膜片接触,顶芯的另一侧从压板的通孔穿过;端钮总成由插片、端钮壳体组成,插片固定于端钮壳体内,端钮总成压封在壳体总成上;下弹簧座通过中心的通孔装于顶芯上;测量弹簧位于下弹簧座与插片之间,且顶芯的一侧穿入测量弹簧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端钮总成由插片、工程塑料PA6630%GF经过注塑而成。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由壳体总成、下弹簧座、测量弹簧、端钮总成组成的机油压力传感器总成,且密封垫圈、膜片、压板、顶芯被压铆固定在壳体腔内形成壳体总成,端钮总成由插片、端钮壳体组成,并压封在壳体总成上,测量弹簧及下弹簧座位于顶芯与插片之间,因而膜片可较好地将机油和电气测量部分隔离,壳体整体压铆方式使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性能、可靠性得到大幅提高,并可以保证膜片在压铆过程不被压至永久变形,测量弹簧用于转换压力为对应下弹簧座的位移,控制下弹簧座和压板间的导通,进而控制传感器的导通、断开。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重量适中、无渗油或漏油等缺陷、产品使用寿命长和工作可靠性高的特点。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自动监测汽车发动机机油压力的传感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机油压力传感器总成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机油压力传感器总成的壳体总成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机油压力传感器端钮总成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机油压力传感器总成的壳体总成压铆前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机油压力传感器总成的壳体总成压铆后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壳体总成1、下弹簧座2、测量弹簧3、端钮总成4组成。壳体总成1由壳体5、密封垫圈6、膜片7、压板8、顶芯9组成。端钮总成4由端钮壳体10、插片11组成。
密封垫圈6、膜片7、压板8、顶芯9经过装配工序、压铆工序被压铆固定在壳体腔内。压板8为圆形,压板8中部向一侧凹进,呈喇叭形,且凹进的面上设有通孔。顶芯9的一侧与膜片7接触,顶芯9的另一侧从压板8的通孔穿过,且在台阶处被压板8固定。壳体总成1压铆工序是通过对壳体整体压铆实现密封性并保证膜片7不被压至永久变形。膜片7用于隔离机油和电气测量部分。端钮总成4由插片11、工程塑料PA6630%GF经过注塑而成,插片11固定于端钮壳体10内,端钮总成4压封在壳体总成1上,端钮总成4的电气连接部分符合IP67防护性要求。下弹簧座2通过中心的通孔装于顶芯9上。测量弹簧3位于下弹簧座2与插片11之间,且顶芯9的一侧穿入测量弹簧3中。测量弹簧3用于转换压力为对应下弹簧座2的位移,控制下弹簧座2和压板8间的导通,进而控制传感器的导通、断开。
传感器底部油孔通入有压力的机油后,通过膜片7将压力传递至测量弹簧3,测量弹簧3将压力转换为下弹簧座2的位移,继而控制下弹簧座2和压板8间的导通、断开,实现传感器的开关控制。当机油压力过低时,传感器导通,接通仪表上的报警灯告知驾驶者发动机机油压力异常。
工作电压为12/24V通用,测量精确,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少,性能稳定。通用性强,可根据发动机接口设计成不同安装形式的传感器,满足用户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452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叉车的排气管
- 下一篇:减震式弹簧支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