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触电安全保护盖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45143.6 | 申请日: | 2014-09-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307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 发明(设计)人: | 陈颖樊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颖樊 |
| 主分类号: | H01R13/443 | 分类号: | H01R13/443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汤喜友 |
| 地址: | 510440 广东省广州市白***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触电 安全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触电保护设施,具体涉及一种防触电安全保护盖。
背景技术
电器产品对我们的生活必不可少,而插座对电器产品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一般的插座上的插孔都是裸露的。儿童好奇心强,喜欢用手伸进去摸或是用钥匙等金属制品插进去,从而发生事故。现市面可见的防触电安全保护盖,有两种,一种是带有拉钩的保护盖,这种因为拉硬质的钩固定突出于盖体,好奇心强的儿童发现后能轻易地将其拨出。另一种是如专利CN20279397U公开的带有把手的保护盖,这种保护盖的把手前端有一条扣合突棱,该扣合突棱与盖体的边缘扣合,由于塑料材料易老化和形变,造成突棱与盖体的边缘的扣合松弛或不能扣合,易造成儿童磕碰或划破皮肤等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触电安全保护盖,该防触电安全保护盖的把手可与盖体扣合紧致、轻巧,儿童不易拨出,也不易对儿童造成机械伤害,使用该产品更加方便、安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触电安全保护盖,包括盖体、连接在盖体上的把手和插脚,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的底端设有转轴,把手的前端设有扣合突棱,把手的前端两侧各设有扣合突起;
所述盖体的中央设置供把手穿过的盖孔,盖孔背面设置有安装转轴的轴座,轴座上设有供转轴自由活动的夹位,盖体上设置用于容纳把手且与把手相匹配的容置槽,容置槽前端的内侧对应于扣合突起的位置处设有与扣合突起相匹配的扣合凹槽;
所述把手穿过盖孔,转轴经挤压进入夹位转动连接在轴座上,把手前端通过扣合突起与扣合凹槽的卡接扣合于容置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容置槽的前沿与所述扣合突棱的位置相对应,扣合突棱与容置槽前沿卡接。
作为优选,所述扣合突棱底部内侧设有扣合倒角。
作为优选,所述扣合突棱的前端的把手向前延伸出一凸缘。
作为优选,所述插脚与盖体一体成型,插脚的宽度从盖体向外逐渐收窄。
作为优选,所述插脚的各棱边均设有抽插倒角。
作为优选,所述盖体表面外凸,从上至下呈平滑的弧面,与左右两侧平面平滑过渡。
作为优选,所述左右两侧平面可替代为弧面。
作为优选,所述盖体背面四周边缘位于同一平面,中间向内部凹陷。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结构提供了一种防触电、安全、不易拨出的防触电安全保护盖,该盖体的把手通过扣合突棱与容置槽前沿之间,以及扣合突起与扣合凹槽之间的双重卡接作用,紧致地扣合于盖体之上。该防触电安全保护盖能较好地避免因材料磨损或老化造成的把手扣合不紧或不能完全扣合的问题,使用寿命更长,也降低了儿童不小心拨起或把手磕碰或刮伤皮肤的事故的发生机率。该盖体外部呈平滑曲面,无用力支撑点,盖体背部四周平整内部凹陷,盖体外凸内凹结构精简轻巧,耗材耗能少。本实用新型所述保护盖的插脚呈楔形,或插脚上设有拨插倒角,因此拨插方便,且插入后稳定不易脱落。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法使用正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法使用背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盖体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把手体局部示意图;
图1~4中,各标记为:1、盖体;2、把手;3、插脚;4、转轴;5、扣合突棱;6、扣合倒角;7、扣合突起;8、凸缘;9、盖孔;10、夹位;11、容置槽;12、扣合凹槽;13、抽插倒角;14、轴座;15、夹片;16、夹持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触电安全保护盖,该保护盖的部件最好为绝缘材质。
如图1所示,该防触电安全保护盖包括盖体1、连接在盖体1上的把手2和插脚3。把手2单独成型后组装至轴座14上。该插脚3的个数为两个或以上,与盖体1一体成型。
如图4所示,把手2的形状与盖体1的形状相匹配。把手2的底端设有转轴4,前端设有扣合突棱5,把手2的前端两侧各设有扣合突起7。转轴4两侧的直径小于中间部分的直径。扣合突起7可以是半圆柱状或山脊状,位置与扣合突棱5相对应,沿把手2的长度应不小于扣合突棱5的长度。可以设置多对扣合突棱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颖樊,未经陈颖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451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