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留土后开挖结合内支撑双排桩支护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44724.8 | 申请日: | 2014-09-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80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 发明(设计)人: | 马郧;郭运;刘佑祥;龙雄华;张杨;范晓峰;龙晓东;罗春雨;李松;杜金龙;朱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勘察设计院(湖北)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 代理公司: | 武汉天力专利事务所 42208 | 代理人: | 程祥 |
| 地址: | 43007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留土后 开挖 结合 支撑 双排桩 支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尤其适用于大面积较深基坑开挖支护。
技术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用地的紧张促使建构筑物不断向地下空间扩展,加速了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导致城市基坑开挖规模朝向更大更深方向发展,这对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条件下,传统的支护结构体系:如单排悬臂桩,理论支护深度不宜超过6m,且变形控制能力差,对周边环境条件保护不利;双排桩理论支护深度不宜超过12m;单排悬臂桩或双排桩结合描撑的支护结构形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支护深度不足的缺点,但该支护形式对周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在坑外,需要有足够的支护构件容纳空间;在坑内,大面积的内支撑需要占用部分施工空间。锚撑构件的层层施工与拆换又会对工期的优化形成压力,且大面积内支撑难以进行分区分片施工。在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工期要求愈发严格的形势之下,两者之间的矛盾突显而不可调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基坑支护结构,该基坑支护结构变形小、适用性强、施工方便、性价比良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留土后开挖结合内支撑双排桩支护结构,包括双排桩,紧贴双排桩的坑底留土体和支撑双排桩的局部内支撑。
所述坑底留土体紧贴双排桩的下部,局部内支撑与双排桩的上部连接。
所述双排桩包含前排桩、后排桩、前排桩桩顶冠梁、后排桩桩顶冠梁和连接前排桩桩顶冠梁和后排桩桩顶冠梁的横梁。
所述坑底留土紧贴前排桩,所述局部内支撑与前排桩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局部内支撑可采用型钢梁、钢管梁或钢筋混凝土梁。
本实用新型前排桩和后排桩之间还可设有水泥搅拌桩。
通过双排桩,留土,局部内支撑,地下室楼板的有机结合,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性、经济性与高效性。
本实用新型变形小、适用性强、施工方便、性价比良好。较好地解决传统支护结构所面临的诸多难点,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性、经济性与高效性;是一种安全可靠、适应当前建设形势的绿色环保支护结构体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无需设置锚杆、锚索等永久式外延深埋支护构件,不会产生地底环境污染等问题,且便于临近周边用地的后续规划及开发;不需在基坑内大范围设置钢筋混凝土支撑构件,方便大面积开挖,加快施工速度,局部内支撑的施工与拆除亦较为方便,为主体结构快速出坑创造了有利条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包括双排桩,紧贴双排桩的坑底留土体4和支撑双排桩的局部内支撑5。所述坑底留土体4紧贴双排桩的下部,局部内支撑5与双排桩的上部连接。
所述双排桩包含前排桩1.1、后排桩1.2、前排桩桩顶冠梁2.1、后排桩桩顶冠梁2.2和连接前排桩桩顶冠梁2.1和后排桩桩顶冠梁2.2的横梁3。
所述坑底留土4紧贴前排桩1.1,所述局部内支撑5与前排桩1.1相连接。
局部内支撑5采用型钢梁、钢管梁或钢筋混凝土梁。
当基坑区域分布有强透水层且地下水丰富或者基坑开挖土层范围内分布有软弱土,本实用新型双排支护桩(前排桩1.1和后排桩1.2)之间还可设置水泥搅拌桩6。还可以结合水泥土连续墙以及坑内土体加固。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步骤是:首先在基坑四周施工双排桩,然后在基坑内进行盆式开挖(即在紧贴支护结构的局部区域预留部分土体4);除留土体4区域外,继续开挖基坑其它部位土体,直至开挖到预定基坑地标高,此时由于留土4的有利作用,无需设置支撑梁即可满足变形、稳定安全等要求。开挖至留土标高处后,并在双排桩上施工腰梁;施工留土体4以外的主体地下室结构,并在腰梁与相应标高的地下室楼板之间设置局部内支撑5;由于局部内支撑的替代作用,此时可以挖除留土4;施工基坑中部的主体地下室结构,待中部地下室出坑后,利用已建地下室的楼板做为支撑点设置局部内支撑5;然后开挖预留土体4,并施工该区域地下室,同时逐步设置换撑板带以替代局部内支撑,最终完成全部主体地下室结构的施工。地下室施工完毕之后,则可以进行基坑回填作业。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基坑内无支撑空间大:挖土方便、地下室结构施工无障碍。
(2)节省工期:挖土快,无需大面积拆换撑,地下室结构施工快,方便组织流水施工,节省工期。
(3)综合经济效益高:土方挖运费用便宜,减少大面积拆撑费用,节省工期,建筑物可提前竣工投入施工,综合经济效益较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勘察设计院(湖北)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南勘察设计院(湖北)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447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GRC中空板
- 下一篇:一种砌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