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倒热水防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43163.X | 申请日: | 2014-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717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邵婧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邵婧婧 |
主分类号: | A47J27/56 | 分类号: | A47J27/56;A47J41/02 |
代理公司: | 济南千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2 | 代理人: | 商福全 |
地址: | 276016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倒热水防烫装置。
背景技术:
人们提着烧水壶向暖瓶内倒水时,从暖瓶里出来的热气会刺激人们的脸尤其是眼睛,而且人们经常因看不清壶内的热水是否已满而将热水溢出,发生烫伤事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倒热水防烫装置,它结构设计合理,可有效减少热气对脸和眼睛的刺激,且可很方便的知晓壶内的热水是否已满,避免因热水溢出发生烫伤事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倒热水防烫装置,包括一与暖瓶瓶口相配的锥形套筒,一倒水管的底部通过设于锥形套筒一侧壁上的通孔与锥形套筒内部相连通,在锥形套筒内对应于通孔的位置设有一挡板,在锥形套筒的顶部靠近倒水管的一侧倾斜设置一弧形挡板,在锥形套筒内设有一L型杆,L型杆的竖杆底部设有一浮球,L型杆的横杆的一端穿过锥形套筒伸入锥形套筒外并与一设置于锥形套筒外侧壁上的支撑杆的顶端铰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倒水管向暖瓶倒水,绝大多数热气经锥形套筒的顶部散至外部空气中,有效减少了热气对脸和眼睛的刺激,另外,可通过观察L型杆的横杆的伸出端端部是否向下倾斜,判断暖瓶内的水是否已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锥形套筒,2、倒水管,3、通孔,4、挡板,5、弧形挡板,6、L型杆,7、浮球,8、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倒热水防烫装置,包括一与暖瓶瓶口相配的锥形套筒1,一倒水管2的底部通过设于锥形套筒1一侧壁上的通孔3与锥形套筒1内部相连通,在锥形套筒1内对应于通孔3的位置设有一挡板4,在锥形套筒1的顶部靠近倒水管2的一侧倾斜设置一弧形挡板5,在锥形套筒1内设有一L型杆6,L型杆6的竖杆底部设有一浮球7,L型杆6的横杆的一端穿过锥形套筒1伸入锥形套筒1外并与一设置于锥形套筒1外侧壁上的支撑杆8的顶端铰接。
使用时,将锥形套筒1的小头端放置于暖瓶瓶口内,人们将烧水壶的壶嘴对准倒水管2的顶部向暖瓶内倒热水,热水经通孔3流入锥形套筒1进入暖瓶内,热水由挡板4阻挡防止热水倾倒时冲刷浮球7,影响人们对暖瓶内水是否已满的判断。在倒水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热气经锥形套筒1的顶部散至外部空气中,有效减少了热气对脸和眼睛的刺激。当暖瓶内的热水已满达到浮球7位置时,浮球7在浮力的作用使L型杆6的横杆倾斜,此时人们可发现横杆的伸出端的端部向下倾斜,提醒人们暖瓶内水已满,停止倒水,避免因热水溢出发生烫伤事件。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邵婧婧,未经邵婧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431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复合机
- 下一篇:安防机器人和安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