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数字机顶盒前控板VFD显示供电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43031.7 | 申请日: | 2014-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70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谢斌;刘永桂;马宗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视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21/41 | 分类号: | H04N21/41;G09G3/2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凯达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56 | 代理人: | 王琦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字 机顶盒 前控板 vfd 显示 供电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顶盒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字机顶盒前控板VFD显示供电电路。
背景技术
机顶盒的前面板提供按键切换功能的同时,也提供了信息的显示。显示内容丰富美观,才能吸引客户,因此VFD显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高端用户的青睐。
由于VFD屏的构造特点,其供电电路比普通LED复杂得多,其控制芯片需提供-25V负压,VFD屏需提供3.3V交流电且交流电需叠加到-19V左右直流上。现有的供电电路为变压器实现,其原理如图1所示。由大功率的三极管与变压器的一个线圈以及部分外围电路构成自激振荡电路,产生PWM波形,用于驱动变压器进而产生负压与交流电,负压在通过稳压管变压,在通过线圈叠加到交流电上。
但现有的用变压器电路,存在着以下缺陷:
1.三极管驱动电路与反馈稳压电路较复杂,器件较多。且自激振荡产生的波形不为标准的方波,会导致次级交流电电压峰峰值很高,存在烧坏灯丝的隐患;
2.变压器抽头过多,导致变压器的生产工艺困难,质量难以保证。同时驱动三极管需要大功率三极管,发热量较大。变压器以及驱动三极管的稳定性很难保证,因此会影响到产品的整体质量。
3.变压器、大功率驱动三极管、以及反馈等其他外围电路的成本,以及变压器的生产周期,都会将产品整体成本提高。
综上所诉,现有的变压器方案,质量、成本、交期等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到整个产品,使得产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竞争力有所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字机顶盒前控板VFD显示供电电路,通过DC-DC电路实现负压电压可调,通过三极管对称推挽驱动实现交流电,用于VFD的驱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数字机顶盒前控板VFD显示供电电路,包括:负压生成模块、交流电生成模块、VFD屏、以及控制IC模块,
所述负压生成模块包括:PWM集成芯片、电阻R1、电阻R29、电阻R3、电阻R4、电容C3、C4、大电容CE4、二极管D4、电感L1,
电阻R1与电阻R29并联后一端与PWM集成芯片的第8管脚相连,另一端与PWM集成芯片的第6管脚相连;
电容C3一端接地,另一端与PWM集成芯片的第6管脚相连;
电阻R3与电阻R4串联后一端接地,另一端与PWM集成芯片的第4管脚相连;电阻R3与电阻R4的中点与PWM集成芯片的第5管脚相连;
电容C4并联在PWM集成芯片的第3管脚与第4管脚之间;
二极管D2的阳极与PWM集成芯片的第4管脚相连;
电感L1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PWM集成芯片的第2管脚相连;
大电容CE4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PWM集成芯片的第4管脚相连;
PWM集成芯片的第7管脚、第8管脚及第1管脚并联在一起。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负压生成模块还包括电容C5及二极管D3,所述电容C5的一端与PWM集成芯片的第2管脚相连,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阴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接地,其阳极与二极管D2的阴极相连。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交流电生成模块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6、电阻R5-R8、电阻R11-R14、二极管D1、二极管D4、电容CE2、电容CE3、电容C7及稳压管D9;
电阻R5一端接PWM信号端,另一端与三极管Q1基极相连,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经电阻R6接+5V电源;
电阻R7与电阻R8的一端并联后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4与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
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
二极管D4的阳极接+5V电源,其阴极与二极管D1的阳极相连,二极管D1的阴极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
电阻R11与电阻R12的一端并联后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6与三极管Q5的基极相连;
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5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
电阻R13与电阻R14串联后一端经电容CE2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另一端经电容CE3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相连;
稳压二极管D9与电容C7并联后其阴极与电阻R13与电阻R14的中点相连,其阳极接VEE端。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交流电生成模块还包括电容C6,所述电容C6并联在三极管Q1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视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视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430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