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弱视矫正与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42784.6 | 申请日: | 2014-09-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724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 发明(设计)人: | 刘姝;庄晔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F9/00 | 分类号: | A61F9/00;A61B3/028 |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赵炳仁 |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弱视 矫正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弱视的矫正与检测的医疗仪器,特别是一种基于双目平衡原理的弱视矫正与检测装置。应用该装置可更有效地治疗儿童及成人弱视疾病,改善治疗效果,减少愈后复发。
背景技术
弱视是临床常见的儿童眼科疾病,据统计大约有1-4%的临床发病率。目前常规的治疗方法为遮盖治疗。该方法已应用多年,在临床实践中该方法暴露出一些不足:1)因遮盖影响美观,患者医从性差,中途放弃治疗比例高;2)部分患者预后不佳,治疗效果不显著;3)部分患者愈后复发难以避免;4)愈后患者的立体视恢复不理想。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日益进步,一种液晶眼镜被引入儿童弱视治疗的研究中。但目前文献报导的用于儿童弱视矫正的液晶眼镜在仍存在一些不足:1)与传统遮盖法相比,仅改善了治疗眼镜的外观,虽然患者医从性有所提高,但与传统遮盖法的治疗原理相同,治疗效果没有提高;2)并未充分考虑弱视治疗在临床的具体需求,功能和模式过于单一。
传统遮盖法认为可以通过遮盖暂时压抑优势眼,给弱视眼使用机会,减缓或消除来自优势眼对弱视眼长期存在的抑制,提高弱视眼神经兴奋。然而,国际上最近研究发现传统遮盖法在原理上存在明显缺陷。有报导指出传统遮盖法在遮挡优势眼的同时也会抑制弱视眼的神经通路,违背了遮盖法建立的上述理论,而且破坏了双眼视的存在基础,不利于双眼视功能的恢复及立体视的建立。以上研究提示我们应在治疗中更及时关注双眼视功能的训练与恢复。
综上,一种新的儿童及成人弱视治疗系统和治疗方法亟待开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传统遮盖法和新出现的液晶眼镜在治疗弱视临床中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双路调控液晶镜片的智能化的弱视检测与矫正装置。使用该装置能够实现多模式的弱视治疗和矫正训练,可根据个体患者的病程康复状态任意调节治疗、矫正训练模式,该装置与屈光矫正治疗配合,可获得更好的弱视矫正和双眼视提高效果。
本实用新型弱视矫正与检测装置,包括嵌置在镜片框架上的两只液晶镜片,固设在镜片框架上的主板,分别设置在两只液晶镜片内侧表面上(即靠邻使用者眼部一侧)的两个光传感器,与主板无线通讯的遥控器组成的控制系统;
所述的主板上设有微处理器,与该微处理器分别通讯连接的无线接收器、存储卡模块、实时时钟、模式选择开关,通过电源开关连接的电池和充电模块;
所述的两只液晶镜片分别与主板上的微处理器控制连接,所述的两个光传感器分别与主板上的微处理器通讯连接;
所述的遥控器包括数个用于实现手动输入指令调节液晶镜片透光度的按钮微动开关、单片机、显示模块和无线发送模块,按钮微动开关的信号经由电路传给单片机,单片机接收该指令,将其处理后发送给显示模块显示,并进一步通过无线发送模块把控制指令传递到所述主板的无线接收器,实现液晶镜片的透光度调节。
在所述的镜片框架上通过弹簧设置有夹头。通过该夹头可使液晶镜片紧固夹持在普通眼镜上。
微处理器,用于实现液晶镜片的遮挡和透明度的连续控制、光传感器的测量、无线指令信号的接收与处理、存储信息的调用等;存储卡模块,实现弱视矫正装置佩戴时间等信息的记录和训练程序及软件的存储;无线接收器,用于接收来自遥控器无线指令信号并将信号传递给微处理器进行处理;实时时钟,用以提供系统当前的时间,为控制遮盖时间和记录治疗时间提供时钟依据;两个光传感器,分布固定在左右两个液晶镜片鼻侧端部,其布置在液晶镜片与眼部之间的表面一侧,以测量外界光线经过液晶镜片后的亮度,即佩戴者眼睛所接收到的光照亮度,光传感器通过电路与微控制器连接,将所测试到的光照亮度信号反馈给微控制器,以实现两液晶镜片各自透光度的闭环调节控制;模式选择开关,用于切换不同的工作模式(如检测模式,治疗模式,训练模式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427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