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抛光砂湿进干出循环挤出抛光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41884.7 | 申请日: | 2014-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538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李慧;蒋爱云;张保丰;周亚军;郭会娟;蔺国旗;贺奉献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河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B24B57/00 | 分类号: | B24B57/00;B24B5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抛光 砂湿进 干出 循环 挤出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抛光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在对模具内表面抛光的过程中将抛光砂循环利用、并实现抛光砂湿进干出、提高抛光工效的抛光砂湿进干出循环挤出抛光设备。
背景技术
抛光是指利用机械、化学或电化学的作用,使工件表面或内部粗糙度降低,以获得光亮、平整表面的加工方法。是利用柔性抛光工具和磨料颗粒或其他抛光介质对工件内外表面进行的修饰加工。
型材模具在加工完成后,需要利用抛光工艺对模具内表进行抛光处理,以实现磨具生产出的型材产品外部表面光滑、平整。目前,市场上出现一种单螺旋锥度挤出抛光机,这种抛光设备可以对型材磨具的内表面进行抛光处理。目前采用的处理方法是使用抛光砂作为研磨介质。为了使抛光砂在外壳和单锥度螺杆之间顺利的推进,采用将抛光砂与水混合加湿后作为研磨介质。在使用的过程中,研磨介质在外壳和单锥度螺杆之间,通过加水混合处理后,抛光砂确实能够实现顺利的在外壳内从进料口朝向出料口方向推进;但是,抛光砂在推进到型材磨具的位置时,也就是推进到外壳的出料口方向后,就需要较为干的抛光砂才能充分的对磨具内表面进行抛光作业,抛光介质水分较大,会严重影响抛光砂与型材磨具内表面的接触,导致研磨抛光时,存在较大的缝隙,过多的水分会稀释抛光砂的浓度,导致抛光砂随着水分快速的通过型材磨具的内表面,最终影响型材磨具的内表面光滑度,更容易出现型材模具内表面抛光不均匀,出现下部抛光效果好,上部抛光效果差的现象发生;另外,传统的抛光挤出设备抛光砂经过型材磨具后会直接排出,这部分抛光砂由于在抛光挤出设备的内部摩擦,产生一定的温度,工作人员对其回收存在诸多不便之处,如果需要对其回收存放,必须等热量散失后才能作业,如果需要循环利用,等抛光砂温度降低后,再利用人工作业的方式将抛光砂收集后,然后重现添加到抛光挤出设备中,实现循环利用,但是传统的收集回收方式费力费时,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并且工作效率低,不能满足大规模的生产使用。
因此,生产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和运行效率高,节省人力资源,抛光效果好,抛光均匀度高,成品质量高,既能保证抛光物料顺利推进,又能保证抛光物料挤出时的运行效率,同时实现物料自动回收或自动添加的抛光砂湿进干出循环挤出抛光设备,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和运行效率高,节省人力资源,抛光效果好,抛光均匀度高,成品质量高,既能保证抛光物料顺利推进,又能保证抛光物料挤出时的运行效率,同时实现物料自动回收或自动添加的抛光砂湿进干出循环挤出抛光设备,以便解决抛光基础设备抛光不均匀,无法实现自动回收物料和自动添加物流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是实现的:一种抛光砂湿进干出循环挤出抛光设备,包括支座、固定安装在支座上的电机、与电机相连接的减速机、与减速机相连接的主动齿轮、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减速机一侧的套筒,所述的套筒为两端均设置有开口的空心锥形管状结构,在套筒内侧活动安装有空心管状结构的旋转轴,旋转轴外侧固定设置有推料螺旋叶片,旋转轴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盘管,加热盘管与设置在减速机下方的加热器相连接,主动齿轮通过空心齿轮与旋转轴相连接,在空心齿轮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盘,固定盘与空心齿轮之间设置有钢珠,所述的套筒上方开设有进料口,套筒的末端固定安装有磨具固定块,磨具固定块的下方设置有抬高输送带,抬高输送带的末端设置有接料仓,接料仓通过送料管道与进料口相连接。
所述的接料仓一侧设置有来料感应器,来料感应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水箱,水箱底部设置有通过导线与来料感应器相连接的微型抽水泵,微型抽水泵通过送水管与接料仓的上部相连通,在水箱的一侧设置有通过导线与来料感应器和微型抽水泵相连接的控制箱。
所述的固定盘为圆盘状结构,在固定盘的侧面固定安装有固定盘支架,在固定盘支架的上方和固定盘的中心位置均开设有加热盘管固定孔,加热盘管通过加热盘管固定孔固定安装在旋转轴的内部。
所述的空心齿轮是能够围绕固定盘做旋转运动的空心台状结构,空心齿轮设置有齿槽的一端与主动齿轮相互啮合,空心齿轮的另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旋转轴固定连接,在空心齿轮中部外侧套装有套筒,套筒与空心齿轮之间设置有轴承套。
所述的旋转轴的末端设置有锥形凹台,锥形凹台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旋转轴的末端固定连接,设置在锥形凹台外侧的套筒的末端为锥形套管状结构。
所述的抬高输送带的底部设置有抬高输送带支撑台,所述的加热器的外部设置有通风散热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河科技学院,未经黄河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418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