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向密封蝶阀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41475.7 | 申请日: | 2014-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41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郑清云;郑建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双特阀门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226 | 分类号: | F16K1/226;F16K1/22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黄芳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思***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密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向密封蝶阀。
背景技术
蝶阀又叫翻板阀,是一种结构简单的调节阀,常用于抵押管道介质的开关控制。蝶阀是指关闭件为圆盘,围绕阀轴旋转来达到开启和关闭的一种阀,在管道上主要起切断和节流的作用。
中国专利申请201310333406.7披露了一种高可靠性双向硬密封蝶阀,它包括阀体、阀板和阀杆,阀板上设有具有斜度的阀板密封面,阀板密封面上设有与其斜度配合的楔形圆环,楔形圆环上设有压套,该压套与阀体固接,当有流体流经阀板时,楔形圆环会沿所述阀板密封面产生位移。通过阀板密封面和与之配合的楔形圆环来实现可靠密封,当流体推动楔形圆环时,由于压套的阻止,楔形圆环只能相对于阀板产生靠近阀板的位移,楔形圆环会越压越紧。这种密封蝶阀的缺点在于:只有当流体朝楔形圆环收缩的方向流动时,才能将圆环和阀板越压越紧,当流体反向流动时,楔形圆环与阀板的配合则失效了,即该蝶阀只能用于流体一个方向的密封,无法实现对流体两个流向方向的密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密封蝶阀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论流体是正向流动还是逆向流动,均能实现密封的双向密封蝶阀。
一种双向密封蝶阀,包括阀体、蝶板和阀杆,蝶板固定于阀杆上,蝶板作为阀的关闭件;其特征在于:阀体上固定有阀座,阀座与蝶板配合的内表面呈楔形角度;蝶板上固定有密封圈,密封圈与阀座接触,密封圈的外表面呈与阀座配合的楔形角度,密封圈的外表面与阀座贴合;密封圈通过密封圈座板压紧于蝶板,密封圈座板与蝶板固定;阀体的内壁面设有一圈向内延伸的环形凸缘,环形凸缘将密封圈和密封圈座板限制在阀座与环形凸缘之间。
进一步,密封圈与密封圈座板之间设有垫片,密封圈座板呈圆环形,垫片呈圆环形,垫片的外缘呈楔形角度与阀座的内表面贴合。
进一步,密封圈座板通过螺钉与压板固定连接,压板呈圆形,压板一端设有与密封圈座板适配的凹槽,另一端设有与环形凸缘适配的环形台阶。
进一步,密封圈座板与蝶板通过沉头螺钉固定。
进一步,阀座与阀体之间设有O型圈。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当介质正向流动(假设正向为从左向右流动)时,蝶板就会产生向右的微小形变,同时阀座也受介质正向作用力压紧O型圈,由于阀体与阀座是连在一起的,阀座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蝶板产生向右的微小形变,使蝶板与密封圈座板之间的间隙变得更小,由于压板的环形台阶受到阀体的环形凸缘的限制,从而限制整个蝶板向右移动的距离。因此当介质正向流动时,只是让蝶板更加贴合密封圈座板,借助垫片的阻挡作用,由于垫片贴紧密封圈座板,因此垫片无法发生移动,使阀的密封效果更好。
当介质方向流动时,蝶板就会产生向左的微小形变,阀座的底面是楔形,密封圈越往楔形角度大的方向,密封得越紧。
本实用新型无论介质正向流动还是反向流动均能实现密封,具有双向密封,密封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双向密封蝶阀,包括阀体1、蝶板9和阀杆,蝶板9固定于阀杆上,蝶板9作为阀的关闭件;阀体1上固定有阀座6,阀座6与蝶板9配合的内表面呈楔形角度;蝶板9上固定有密封圈7,密封圈7与阀座6接触,密封圈7的外表面呈与阀座6配合的楔形角度,密封圈7的外表面与阀座6贴合;密封圈7通过密封圈座板4压紧于蝶板9,密封圈座板4与蝶板9固定;阀体1的内壁面设有一圈向内延伸的环形凸缘21,环形凸缘21将密封圈7和密封圈座板4限制在阀座6与环形凸缘21之间。
密封圈7与密封圈座板4之间设有垫片8,密封圈座板4呈圆环形,垫片8呈圆环形,垫片8的外缘呈楔形角度与阀座6的内表面贴合。
密封圈座板4通过螺钉与压板5固定连接,压板5呈圆形,压板5一端设有与密封圈座板4适配的凹槽,另一端设有与环形凸缘21适配的环形台阶。
密封圈座板4与蝶板9通过沉头螺钉固定。
阀座6与阀体1之间设有O型圈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双特阀门厂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双特阀门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414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铸件快速冷却装置
- 下一篇:预防铝液飞溅的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