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大流量密封件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41229.1 | 申请日: | 2014-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38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林添良;任好玲;付胜杰;缪骋;杨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侨大学 |
主分类号: | F15B19/00 | 分类号: | F15B19/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林燕玲 |
地址: | 362000***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流量 密封件 测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控制系统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高压小排量液压泵的高压大流量密封件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在开发一款液压缸密封件的过程中,产品的实物测试往往作为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因而实物测试效果的好坏对于评估该产品的性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关乎到设计的成败。在进行液压缸密封件密封效果测试的试验中,为了更好的模拟密封件的实际工况,往往需要高压大流量液压油源。
传统获得高压大流量液压油主要有以下两个途径:第一种是直接采用高压大流量泵获得,这种方法组建的系统虽然结构相对简单,但是需要一个功率等级较高的电动机与之相匹配,因此其成本较高,结构庞大,能耗高,整体经济性不高;第二种是采用低压大流量泵与增压油缸配合使用,这种系统整体的功率等级较第一种虽然有所下降,但是其结构复杂,经济性依然不高,更重要的是目前增压油缸的技术还不成熟,这势必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出一种结构简单、降低成本的基于高压小流量液压泵的高压大流量密封件测试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压大流量密封件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径向柱塞泵1、变频电机2、电磁溢流阀3、高压电磁换向阀4、第一单向节流阀5、第二单向节流阀6、加载液压缸7和测试液压缸8;该径向柱塞泵1的传动轴与变频电机2输出轴相连,径向柱塞泵1的出油口连接至电磁溢流阀3的进油口,径向柱塞泵1的进油口、电磁溢流阀3的出油口和高压电磁换向阀4的T口均连接至油箱;加载液压缸7的活塞杆与测试液压缸8的活塞杆相连;高压电磁换向阀4的A口分两路,一路经第一单向节流阀5连至加载液压缸7的无杆腔,另一路直接与测试液压缸8的无杆腔相连;高压电磁换向阀4的B口分两路,一路经第二单向节流阀6连至加载液压缸7的有杆腔,另一路直接与测试液压缸8的有杆腔相连。
优选的,所述径向柱塞泵为高压小排量径向柱塞泵。
优选的,第一单向节流阀5包括并联的单向阀和节流阀,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高压电磁换向阀4的A口流向加载液压缸7无杆腔。
优选的,第二单向节流阀6包括并联的单向阀和节流阀,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高压电磁换向阀4的B口流向加载液压缸7有杆腔。
优选的,所述加载液压缸7和所述测试液压缸8的活塞杆直径相同,所述加载液压缸7的无杆腔直径D2小于测试液压缸8的无杆腔直径D1。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通过合理设计两个液压缸的无杆腔的面积差,使得利用一个高压小流量泵就可以满足试验的需求,消除了对大功率泵及电机的依赖,从而使得整个系统功率等级及成本等较之前的两种方案有了大幅度的降低,调节电磁换向阀的得电位置可以改变液压缸的移动方向,调节单向节流阀节流口面积可以控制液压缸相应腔体的压力,调整变频电机的转速可以控制推杆的移动速度。
二、通过电动机转速的调整代替了传统驱动中通过改变液压泵排量来实现液压泵流量与测试所需流量的相匹配。因而系统可以采用定量泵代替变量泵,这不仅降低了成本,同时由于电动机的变转速相对变量泵的变排量具有更快的动态响应,进而可以动态的实现液压泵流量和测试所需流量的匹配。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其中:
1、径向柱塞泵 2、变频电机
3、电磁溢流阀 4、高压电磁换向阀
5、第一单向节流阀 6、第二单向节流阀
7、加载液压缸 8、测试液压缸
9、油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一种高压大流量密封件测试系统,包括径向柱塞泵1、变频电机2、电磁溢流阀3、高压电磁换向阀4、第一单向节流阀5、第二单向节流阀6、加载液压缸7和测试液压缸8。该径向柱塞泵1的传动轴与变频电机2输出轴相连,径向柱塞泵1的出油口连接至电磁溢流阀3的进油口,径向柱塞泵1的进油口、电磁溢流阀3的出油口和高压电磁换向阀4的T口均连接至油箱9,油箱9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个或多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侨大学,未经华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412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送料除尘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生姜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