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反射活动教学的演示教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40304.2 | 申请日: | 2014-09-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043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 发明(设计)人: | 杨守菊;张树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守菊;张树青 |
| 主分类号: | G09B23/36 | 分类号: | G09B23/36 |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罗文远 |
| 地址: | 257000 山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反射 活动 教学 演示 教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教学演示模型,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反射活动教学的演示教具。
背景技术
在学习神经系统反射和基本方式是生物课的重要且难于理解的难点之一,学生和教师都迫切需要有针对性的教学用具,然而在市场上却很难找到这类教学用具。因此教师在讲解上述概念时,只能照教科书讲解,然而书本所记载的知识总是比较抽象难懂的,尤其是缺乏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不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从而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甚至影响到学生成绩和学习兴趣,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只注重阐述了反射弧的组成,没有形象直观的演示出在反射弧的基础上形成反射的过程。也没有让学生直观感受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以及在形成反射的过程中,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受到损伤,反射都无法进行。同时现在制作的很多反射弧模型利用普通的电路来演示反射的形成,装置制作繁杂,成本高,实验现象也不是特别明显。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201927262 U,专利名称为《一种生物课堂教学用反射弧演示教具》,一种生物课堂教学用反射弧演示教具,包括有演示板和模拟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的演示电路及演示图案,所述的演示电路包括有电池组和其外壁上设置的盒体电极,并通过数条线条电极连接设置有散光灯带,在散光灯带的中间还设置有灯泡,所述散光灯带的另一端还连接设置有电动伸缩囊泡。本生物课堂教学用反射弧演示教具能形象的演示出反射弧工作的过程和原理,整体演示和细节演示效果好,更容易帮助学生理解课堂教学知识。
但其仍存在缺点,该实用新型采用电路的方式,装置制作繁杂,成本高,不容易收放,实验现象也不是特别明显,也没有让学生直观感受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以及在形成反射的过程中,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受到损伤,反射都无法进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新型反射活动教学的演示教具。
其技术方案是:包括背景展板、洗瓶、第一矿泉水瓶、第二矿泉水瓶,模拟脊髓器,背景展板上有模拟感受器、模拟效应器、转轴、模拟传入神经纤维、模拟传出神经纤维、模拟神经中枢、模拟大脑皮层,模拟感受器、模拟效应器在背景展板的左侧,模拟神经中枢在背景展板的中间,模拟大脑皮层在背景展板的右侧,模拟感受器通过模拟传入神经纤维与模拟神经中枢连接,模拟效应器通过模拟传出神经纤维与模拟神经中枢连接,在背景展板的一侧设置转轴,在模拟感受器上设置洗瓶,在模拟效应器上装第一矿泉水瓶,第一矿泉水瓶内有用白醋浸泡的滤纸,在模拟大脑皮层装第二矿泉水瓶,第二矿泉水瓶内有碳酸氢钠溶液浸泡的滤纸,洗瓶通过输入管连接模拟脊髓器信号接收端,第一矿泉水瓶通过输出管连接模拟脊髓器信号输出端,模拟脊髓器通过输液管连接第二矿泉水瓶,输入管设置有第一开关,输出管设置有第二开关、输液管上设置有第三开关。
上述的转轴为中空结构,可放置洗瓶、一次性输液管、第一矿泉水瓶和第二矿泉水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简化了实验装置,收放简单,节省空间,实验操作更具连贯性,操作简单明了,更形象直观的演示出了反射的形成过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我实验操作的可重复性。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模拟用具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结构示意图;
上图中:背景展板1、洗瓶2、模拟脊髓器5、第一矿泉水瓶4.1、第二矿泉水瓶4.2、模拟感受器1.1、模拟效应器1.2、转轴1.3、模拟传入神经纤维1.4、模拟传出神经纤维1.5、模拟神经中枢1.6、模拟大脑皮层1.7、输入管3.1、输出管3.2、输液管3.3、第一开关3.1.1、第二开关3.2.1、第三开关3.3.1。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守菊;张树青,未经杨守菊;张树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403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