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恒温水浴摇床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39688.6 | 申请日: | 2014-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517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倪海良;朱郁良;朱敏良;吴斌杰;岳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桐乡恒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7/02 | 分类号: | B01L7/02;B01F1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来剑锋 |
地址: | 314500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恒温 水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制品试验领域,尤其是一种恒温水浴摇床。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生物制品企业内,使用的恒温水浴摇床对于介质的加入均是通过人工加入;但对于培养时间较长的菌种的试验,在长时间的加热摇晃培养过程中,恒温水浴摇床内的介质在加热过程中会被蒸发,从而造成介质逐渐减少,则需要人工蹲守,尤其是过夜,需要定期检查;若忽略定期检查添加介质,容易造成摇床箱体内的介质量过少,造成对菌种加热不均,同时容易造成设备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自动监测箱体内介质水位和添加介质的恒温水浴摇床。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恒温水浴摇床,它包括箱体,在箱体的底部设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通过连杆与设置在箱体内部的摇晃平板连接,在箱体内设有加热装置,在箱体的底端的侧边设有一号排空口,在箱体内侧的高低位置设有两个水位检测器,在箱体的顶端设有介质进管,在介质进管上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和两个水位检测器均匀设置在箱体内的控制芯片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在箱体内侧设置有水位检测器,利用水位检测器实时监测箱体内的介质的液位;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若介质蒸发,造成箱体内液面下降。当介质液面下降至下方的水位检测器时,则控制芯片控制介质进管上的电磁阀打开,往箱体内注入介质,直至介质的液面与上方的水位检测器齐平后,控制芯片控制电磁阀关闭。该结构可有效的将箱体内的介质保持在一定的液面高度之间,避免发生长时间工作而液面降低过多,造成对菌种的加热不均,甚至造成设备的损坏,可保证恒温水浴摇床的工作性能,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避免事故的发生。
作为优化,在箱体的内侧竖直设有滑轨,所述两个水位检测器可滑动的设置在滑轨上。该结构可根据菌种对介质量的需要而改变两个水位检测器的位置,以能保证菌种的正常培养为准,即可保证菌种的正常培养,又可避免介质的浪费,节约成本。
所述箱体为中空的夹套结构,在箱体的夹套结构的内侧的上端设有溢流口,在箱体的夹套结构的底部设有二号排空口。该结构在介质液位较高时,摇床摆动激烈时,能有效的避免介质震荡过大而溅出箱体外部,对外部电路造成损坏;同时在介质液面震荡至较高位置时或超过溢流口时,溅起的部分介质可通过溢流口排出,能有效的避免介质溅出箱体,产生安全隐患。
所述溢流口数量为多个,且间隔均匀的设置在箱体的夹套结构的内侧的各个侧面的同一高度。该结构可使得介质无论在哪个侧面的液位过高,均可通过溢流口排出,使用性能更加完美。
所述溢流口在箱体的夹套结构的内侧的各个侧面上间隔均匀的设置有两圈。该结构可进一步提高了对液位过高的介质的溢流,提高其安全性能。
所述上圈的溢流口的密度大于下圈的溢流口的密度。进一步保证了溢流性能,提高溢流能力,避免介质溅出箱体外部。
本实用新型所得到的恒温水浴摇床,其通过水位检测器的设置,通过水位检测器实时监测箱体内的介质的液位,可自动添加介质,可避免长时间使用而造成介质蒸发,造成加热能力下降,而且可避免因介质过少而造成设备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恒温水浴摇床,它包括箱体1,在箱体1的底部设有动力装置2,动力装置2通过连杆3与设置在箱体1内部的摇晃平板4连接,在箱体1内设有加热装置5,在箱体1的底端的侧边设有一号排空口6,在箱体1内侧的高低位置设有两个水位检测器7,在箱体1的顶端设有介质进管8,在介质进管8上设有电磁阀9,所述电磁阀9和两个水位检测器7均匀设置在箱体1内的控制芯片连接;在箱体1的内侧竖直设有滑轨12,所述两个水位检测器7可滑动的设置在滑轨12上。所述箱体1为中空的夹套结构,在箱体1的夹套结构的内侧的上端设有溢流口10,在箱体1的夹套结构的底部设有二号排空口11;所述溢流口10数量为多个,且间隔均匀的设置在箱体1的夹套结构的内侧的各个侧面的同一高度。所述溢流口10在箱体1的夹套结构的内侧的各个侧面上间隔均匀的设置有两圈;所述上圈的溢流口10的密度大于下圈的溢流口10的密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桐乡恒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桐乡恒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396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终端
- 下一篇:一种水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