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电平三相桥电路及其模块化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35754.2 | 申请日: | 2014-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90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 发明(设计)人: | 路永辉;杨占峰;季建辉;董晓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思源清能电气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M7/487 | 分类号: | H02M7/487;H02M7/5387 |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韩松 |
| 地址: | 2011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平 三相 电路 及其 模块化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三电平三相桥电路及其模块化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变流技术的发展,新技术在工业设备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三电平变流器是一种可用于高压大功率的PWM变流器,具有功率因数接近1,且开关电压应力比两电平减小一半的优点。但是目前的全控功率开关器件电流不够大,不能满足一些场合的应用。同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由于主电路杂散电感的存在,三电平变流器IGBT正常关断过程中存在显著地过电压问题,如何设计结构减小电路杂散电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电平三相桥电路及其模块化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三电平三相桥电路,设于直流电与三相交流电之间,
所述三电平三相桥电路中的任意一相均包括并联的两组电路单元以及2只串联的直流电容,每组电路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IGBT至第四IGBT以及2个钳位二极管,每个IGBT还设有与其反并联的续流二极管;其中,第一IGBT的发射极与第二IGBT的集电极连接,第二IGBT的发射极与第三IGBT的集电极连接,第三IGBT的发射极与第四的集电极连接;所述2个钳位二极管串联后并联在第二IGBT的集电极和第三IGBT的发射极之间;其中,第一钳位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IGBT的集电极相连,第二钳位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IGBT的发射极相连;
任意一相中的两组电路单元中的相对应的IGBT的集电极以及发射极分别短接,其中,所述两组电路单元中的第一IGBT的集电极短接并与直流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所述两组电路单元中的第四IGBT的发射极短接并与直流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所述两组电路单元中的第二IGBT的发射极短接并作为该相交流输出端;
任意一相中的2只串联的直流电容并联于直流的正、负极输入端之间,2只直流电容的中点和串联的2个钳位二极管的中点连接作为直流电压中点。
所述任意一相中的每组电路单元中的第二IGBT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第三IGBT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均设有吸收回路,所述吸收回路包括串联的吸收电阻以及吸收电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实现上述的三电平三相桥电路的模块化结构,
所述每组电路单元中的所述第一IGBT及与其反并联的续流二极管、所述第二IGBT及与其反并联的续流二极管以及第一钳位二极管封装为M1模块;
所述每组电路单元中的所述第三IGBT及与其反并联的续流二极管、所述第四IGBT及与其反并联的续流二极管以及第二钳位二极管封装为M2模块;
所述任意一相的两组电路单元采用以下顺序水平间隔安装在散热器上:第一组电路单元中的M1模块、第一组电路单元中的M2模块、第二组电路单元中的M1模块、第二组电路单元中的M2模块。
在M1模块所述第二IGBT的集电极、发射极之间连接吸收回路,吸收回路包括串联的吸收电阻以及吸收电容。
在M2模块所述第三IGBT的集电极、发射极之间连接吸收回路,吸收回路包括串联的吸收电阻以及吸收电容。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三电平三相桥电路,可以有效增大输出电流。
另外,还设计了模块化结构,这种模块化的结构有效的减小了主电路的杂散电感,降低了IGBT的关断过电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电路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上半桥臂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下半桥臂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思源清能电气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思源清能电气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357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