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污水一体化生化处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33948.9 | 申请日: | 2014-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14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 发明(设计)人: | 季华东;庄会栋;刘勃;洪卫;苏颖;赵伟;王凯;李秋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山东环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 代理公司: | 济南鲁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14 | 代理人: | 韩志方 |
| 地址: | 25001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污水 一体化 生化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尤其是一种立体自循环结构的污水一体化生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污水的生物处理法是污水处理领域的一种主导处理方法。在污水的生物处理法中,常规处理工艺如A2/O工艺、倒置A2/O工艺、延时曝气活性污泥工艺等,存在工艺流程长、工段衔接复杂、占地面积大、运行操作繁琐等问题。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是将一沉池、生化池、二沉池、污泥池集中一体的设备,并在生化池中进行鼓风曝气。这样的装置大都存在结构复杂、故障率高、抗冲击能力差、运行噪声高、处理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特别是在生活污水、养殖污水、小化工企业污水等分散式污染源污水的处理上,这些问题表现的尤为突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水处理效果好、运行管理方便的污水一体化生化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是一套立体的水处理结构:进水管连接缺氧反应区,缺氧反应区与射流套管、污泥浓缩区相连接;好氧反应区与射流套管、过水通道、循环水泵进水管相连接;循环水泵与循环水泵进水管和循环水泵出水管相连接;自吸式射流曝气器的上端与循环水泵出水管相连接,下端与射流套管相套合,中间与射流曝气吸气阀门相连接;过水通道出口与缺氧反应区、沉淀区相连,沉淀区连接集水槽、集水槽连接出水管;污泥浓缩区与排泥管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污水一体化生化处理装置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一、本实用新型装置通过科学而巧妙的立体结构设计,充分利用曝气过程的 “气提作用”和进水的“冲击作用”,实现装置内无动力、自循环式的硝化液回流,大幅度降低了污水处理能耗,提高了装置对总氮的去除效率;二、装置曝气采用自吸式射流曝气,运行过程中噪声低,并通过吸气阀门控制充氧量,使装置具有较强的应对水质、水量波动的能力,抗冲击能力强;三、装置动力设备少:仅一台循环水泵,故障率低,维护管理方便;四、剩余污泥产量很低;五、装置进行了模块化设计,安装灵活方便,可放在地上、半地上或者地埋。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1是污水一体化生化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水管,2、缺氧反应区,3、自吸式射流曝气器,4、射流套管,5、污泥浓缩区,6、排泥管,7、好氧反应区,8、过水通道,9、沉淀区,10、集水槽,11、出水管,12、循环水泵,13、循环水泵进水管,14、循环水泵出水管,15、射流曝气吸气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对一种污水一体化生化处理装置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污水一体化生化处理装置,结构包括进水管1连接缺氧反应区2,缺氧反应区2与射流套管4、污泥浓缩区5相连接;好氧反应区7与射流套管4、过水通道8、循环水泵进水管13相连接;循环水泵12与循环水泵进水管13和循环水泵出水管14相连接;自吸式射流曝气器3的上端与循环水泵出水管14相连接,下端与射流套管4相套合,中间与射流曝气吸气阀门15相连接;过水通道8出口与缺氧反应区2、沉淀区9相连,沉淀区9连接集水槽10、集水槽10连接出水管11;污泥浓缩区5与排泥管6相连接。
所述的循环水泵12采用静音离心泵。
所述的自吸式射流曝气器3材质为不锈钢SUS304。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污水经进水管1切向进入缺氧反应区2顶部,自上而下旋流经过缺氧反应区2,经射流套管4与自吸式射流曝气器3喷出的气水混合物混合喷射到好氧反应区7,自下而上旋流经过好氧反应区7,进入过水通道8,经过水通道8后,部分进入沉淀区9,部分回流至缺氧反应区2,进入沉淀区9的泥水混合物发生泥水分离,沉淀污泥自然沉降至缺氧反应区2。净化的污水由沉淀区9排至集水槽10,再通过出水管11排出,回流至缺氧反应区2的泥水混合液与进水管1进入的污水混合,实现对污水中好氧后产生硝酸盐的反硝化,达到高效脱氮。本实用新型装置产生的剩余污泥经污泥浓缩区5浓缩后,经排泥管6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山东环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山东环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339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平流微曝式生态滤床
- 下一篇:硒蛋白S激动剂多肽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