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手机和平板一体化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33877.2 | 申请日: | 2014-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70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 发明(设计)人: | 郭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超 |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H04M1/02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杨滨 |
| 地址: | 117022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手机 平板 一体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电子设备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可组合、可分开使用的智能手机和平板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手机平板一体化装置,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02110469 U 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配合手机使用的平板电脑 ”,手机或其它便携电子设备可以直接吸附在平板电脑背面。平板电脑的背部内部,设置有磁铁,手机的吸附面采用金属材料制作。平板电脑的背部采用金属材料制作,手机的吸附面的内部设置有磁铁。平板电脑的背部内部和手机的吸附面的内部设置有磁性相反的磁铁对。平板电脑的背部设置有接口,手机可以直接插入接口,同时手机兼做平板电脑的支架。平板电脑的背部设置有排线,排线的一端有接口,接口可以接到手机上,排线放置在凹槽中,凹槽上有盖子。但是该技术方案中,手机和平板仍旧发挥各自的作用,仅是简单的组合,并未真正意义上实现一体化,其平板仍采用自身的处理器电路,不但造价高而且不方便使用,也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延长手机的续航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手机和平板一体化装置,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平板电脑价格相对较高、不能与智能手机联用等问题。其结构设计巧妙,具有使用方便、造价低、可延长手机续航时间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智能手机和平板一体化装置包括平板和可插入平板的智能手机,其技术要点是:所述平板上设有插槽,智能手机通过插槽限位在平板内,插槽内设有若干平板触点,智能手机上设有与平板触点相配合的手机触点;手机触点与显示模块I相连,平板触点与显示模块II相连;智能手机包括显示模块I、电源模块I、储存模块、处理器模块,电源模块I分别与显示模块I、储存模块、处理器模块相连;平板包括电源模块II和与电源模块II相连的显示模块II;智能手机插入插槽后,电源模块I可与电源模块II相连。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及积极的技术效果是:智能手机可插入平板电脑中实现一体化,此时手机作为平板电脑的处理核心,平板内无需安装处理器模块,因此造价更低,触点相处碰后自动控制显示模块I(手机显示屏)关闭以节省电能输出,平板电脑作为手机的电源和大屏显示输出端(显示模块II),平板内的电源(电源模块II)可同时为手机(电源模块I)充电,延长手机的续航时间。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平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中序号说明:1平板、2智能手机、3电源模块II、4电源线、5操作按钮、6手机触点、7平板触点、8显示模块II。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3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该智能手机和平板一体化装置包括平板1和可插入平板1的智能手机2,平板1的显示模块II下方设有操作按钮5。其中,平板1上设有插槽,智能手机2通过插槽限位在平板1内,插槽内设有若干平板1触点,智能手机2上设有与平板1触点相配合的手机触点6。手机触点6与显示模块I相连,平板触点与显示模块II相连;智能手机2包括显示模块I、电源模块I、储存模块、处理器模块,电源模块I分别与显示模块I、储存模块(图1中未示出)、处理器模块(图1中未示出)相连。平板1包括电源模块II 3和与电源模块II 3相连的显示模块II 8。智能手机2插入插槽后,电源模块I可与电源模块II 3相连。电源模块II 3通过插入平板的电源线4进行充电。当智能手机插入平板的插槽后,显示模块I自动关闭,显示模块I上内容投射到平板的显示模块II上,同时电源模块II为电源模块I充电。智能手机一方面可独立使用,一方面作为平板的处理核心,真正实现了一体化,在享受大屏幕的同时节省了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中显示模块I即是指智能手机的显示屏及相关设备,显示模块II即是指平板的显示屏及相关设备。显示模块I和显示模块II之间也可通过无线设备相衔接,显示模块II上的触控信号则可通过触点反馈给手机的处理器模块,从而进行相应的反馈。还可在平板内设置储存模块,以扩充储存容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超,未经郭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338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