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干熄焦二次除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33537.X | 申请日: | 2014-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16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姜乃斌;胡建清;李军;张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华江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39/02 | 分类号: | C10B39/02;C10B43/00;B01D45/16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张培勋 |
地址: | 710015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熄焦 二次 除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法熄焦领域含尘气体分离设备,特别是一种干熄焦二次除尘器。
背景技术
干熄焦二次除尘器的作用是将与锅炉进行完热交换的经过一次除尘器处理的含尘循环体气进行二次处理,降低进入循环风机的含尘量,减轻循环气体对于风机的磨损、提高风机的使用寿命。
现有的二次除尘器通常包括将含尘气体导入的体气导入室、能够积存从含尘气体分离除去的粉尘的集尘室、对从含尘气体除去了粉尘后的洁净体气进行集合排气的洁净体气室这三室。
体气导入室中,流路由顶板和下板分隔,在该流路内将多个轴流式旋风除尘器按不同的需要,以规定的间隔排列、布置。
向体气导入室导入的含尘气体通过多个轴流式旋风除尘器,从而将粉尘分离,分离后的粉尘积存在集尘室内,从含尘气体除去了粉尘的洁净气体向洁净气体室集合而排气。
干熄焦二次除尘器中最重要的是,将含尘气体均匀地导入气体导入室内的按一定形状布置的多个轴流式旋风除尘器。
然而,以往的除尘器气体进气口多为一个,从气体导入室正面进气,气体导入室的顶板为倾斜布置,导致在最远侧布置的轴流式旋风除尘器的气体偏析,气体分布不均匀,除尘效率不能得到更高的提升;并且由于倾斜安装顶板的制造难度大,各处的轴流式旋风除尘器的长度也长短不一,在施工过程中造成很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高效的干熄焦二次除尘器,克服循环气体在气体导入室内分布不均匀、除尘效率低,并且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更优化地设计除尘器的结构布局,降低制造加工难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干熄焦二次除尘器,其特征是:至少包括:气体导入室、集尘室、洁净气体室,集尘室上端为过渡段,下端为锥体结构;过渡段呈上方下圆结构,集尘室座落在过渡段的方形段上,气体导入室上端由支撑体将洁净气体室支撑在距气体导入室上端口一定间隔的位置;气体导入室通过一端的入口壳体导入气体;在气体导入室和集尘室的上端阵列式布置有轴流式旋风除尘器。
所述气体导入室有侧室和中心室;侧室包括第一侧室流道、第二侧室流道、第三侧室流道、第四侧室流道;其中,中心室设置在设备中心位置与设置在其上下两侧的侧室联通,上下两侧与中心室联通的侧室被弧形分流板从中心分别分隔成第一侧室流道、第二侧室流道、第三侧室流道、第四侧室流道;含尘气体分别分流从第一侧室流道、第二侧室流道、第三侧室流道、第四侧室流道进入中心室。
所述的入口壳体分左入口壳体和右入口壳体两部分构成,在左入口壳体和右入口壳体腔道内各有一个弧形分流板,弧形分流板将左入口壳体分成两路气道,分别是第一侧室流道、第二侧室流道;将右入口壳体分成两路气道,分别是第三侧室流道、第四侧室流道;进入左入口壳体内的弧形分流板的弧形边可减少导入第二侧室流道的气体阻力;进入右入口壳体内的弧形分流板的弧形边可减少导入第四侧室流道的气体阻力;同样为了减少进入第一侧室流道的气体阻力,左入口壳体腔内底部也由弧形板构,为了减少进入第三侧室流道的气体阻力,右入口壳体腔内底部也由弧形板构。
所述的集尘室的顶部设置有底板,底板由一矩形板制成,并在矩形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除尘用的多个轴流式旋风除尘器的安装孔;轴流式旋风除尘器的安装孔按阵列布置。
所述的阵列布置按矩形等距分区布置,将整块版面分为数个布置区,各区域内矩形等距布置,区域之间设置气体引导空间,将含尘气体引导分布至设置在各区的轴流式旋风除尘器进行除尘。
所述的轴流式旋风除尘器,至少包括:外筒、外整流器、内筒、防磨板、内整流器、螺旋整流器;内筒插入外筒内;内筒与外筒之间的空间形成流道;内筒底端连接内整流器;外筒底端连接外整流器;伸入外筒的内筒套接有螺旋整流器;螺旋整流器形成处理含尘气体的流道。
所述的螺旋整流器的外侧边缘与外筒的内壁的间距小于0.5mm。
所述的螺旋整流器的螺距由上至下为渐变大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华江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华江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335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焦罐加揭盖装置
- 下一篇:一种抗紫外防撞击阻燃胶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