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储油罐内部导静电层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33250.7 | 申请日: | 2014-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243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周振华;朱明国;徐兴宝;黄瑞娟;袁君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富仁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90/02 | 分类号: | B65D90/02;B65D90/00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10 | 代理人: | 唐纫兰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储油罐 内部 静电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油罐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储油罐内部导静电层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储油罐其一般采用外壳体和内壳体的双层设置,其中外壳体为玻璃钢材质,内壳体为钢体材质,使得内壳体具有加强支撑,而外壳体具有绝缘效果,但由于内壳体为钢体材质,使得其重量大大增加,影响搬运和安装,而且其耐腐蚀效果差,寿命短。
而且现有的内壳体不使用钢体材质时,又会使得油液与罐体产生的静电无法导通,使得静电荷积累在一点而产生电火花,产生爆炸等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储油罐内部导静电层结构,它结构简单,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性好,而且具有导静电的效果,提高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
一种储油罐内部导静电层结构,包括罐体,罐体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内壳体置于外壳体内,外壳体上具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壳体上具有第一人孔和第二人孔,第一人孔和第二人孔分别伸出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内壳体的内壁上固定有柔性导电层。
所述内壳体的内侧壁上固定有第一内衬层,第一内衬层上固定有第二内衬层,第二内衬层上固定有柔性导电层。
所述外壳体上通接有检测管,检测管与有第一内衬层与第二内衬层之间的间隙腔体相连通。
所述第一人孔和第二人孔分别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的内侧壁相固定。
所述内壳体和外壳体均通过树脂和玻璃纤维混合而成。
所述第一内衬层为短切玻璃纤维毡层,第二内衬层为玻璃纤维表面毡层。
所述检测管包括连接管体和连接端盖,连接端盖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连接管体的顶端上并覆盖连接管体的端口,连接管体的下端插套在外壳体的检测孔中并固定在外壳体上,测漏仪固定在连接端盖上,测漏仪插套在连接管体中。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它采用外壳体和内壳体结合的方式制成且结构简单,而且内壳体和外壳体均通过树脂和玻璃纤维混合而成,使得其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性好,而其柔性导电层具有很好的导静电作用,防止静电荷集中而产生爆炸,提高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I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如图1至3所示,一种储油罐内部导静电层结构,包括罐体1,罐体1包括外壳体11和内壳体12,内壳体12置于外壳体11内,外壳体11上具有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内壳体12上具有第一人孔121和第二人孔122,第一人孔121和第二人孔122分别伸出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所述内壳体12的内壁上固定有柔性导电层2。
所述内壳体12的内侧壁上固定有第一内衬层15,第一内衬层15上固定有第二内衬层16,第二内衬层16上固定有柔性导电层2。
所述外壳体11上通接有检测管14,检测管14与有第一内衬层15与第二内衬层16之间的间隙腔体13相连通。
所述第一人孔121和第二人孔122分别与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12的内侧壁相固定。
所述内壳体12和外壳体11均通过树脂和玻璃纤维混合而成。
所述柔性导电层2为柔性防腐导电材料制成的网状结构,第一内衬层15为短切玻璃纤维毡层,第二内衬层16为玻璃纤维表面毡层。
所述检测管14包括连接管体141和连接端盖142,连接端盖14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连接管体141的顶端上并覆盖连接管体141的端口,连接管体141的下端插套在外壳体11的检测孔中并固定在外壳体11上,测漏仪4固定在连接端盖142上,测漏仪4插套在连接管体141中。
其中图1为简易图示,其中的柔性导电层2、第一内衬层15和第二内衬层16均没有显示。
本实施例中,罐体1包括外壳体11和内壳体12,内壳体12置于外壳体11内,外壳体11和内壳体12之间具有间隙腔体,间隙腔体中可以设置3D网布层,内壳体12和外壳体11均通过树脂和玻璃纤维混合而成,此结构使得罐体1结构简单,而且重量轻,强度大,加入的3D间隙层保证了外壳体11和内壳体12之间均受到3D间隙层的支撑作用,从而提高两者之间的位置固定,不容易变形,保证了内壳体12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富仁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市富仁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332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活性炭仓投料门装置
- 下一篇:简易的齿圈齿胚成型机